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EMT)基本病機的探討
吳龍源 醫師
近年來,對本病的病因病機研究,認為主要與瘀有關。血瘀是產生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狀和體徵的關鍵。子宮內膜異位症臨床表現以痛經、不孕症、月經失調、骨盆腔硬塊為主,具有病程較長、症狀複雜、病情頑固、纏綿難愈的特點;患者平常腰骶部墜脹感,白帶偏多,舌苔膩等症狀,這些均為痰濕致病特點。因此,其病機除了以「瘀」為主因外,與「痰」邪亦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中醫認為,津血同源,血滯則生瘀,津液輸布失常,聚而成痰,遂成痰瘀互凝之證。而痰濕的形成和瘀血有密切關系。瘀血停蓄日久,其中的津液成分可化為痰水;且瘀血內蓄,阻礙氣機,導致局部氣滯,津液不能布化,亦可凝聚成濕成痰。瘀血、氣滯、痰濕之間惡性循環,終致膠結不解,形成瘕包塊(即子宮內膜)。從本臨床觀察的結果看,部分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具有典型的痰濕證的臨床表現,如帶下量多,神疲乏力,反胃嘔逆多痰,經來會泄瀉,舌苔厚膩,脈滑。其餘患者雖然沒有明顯的痰濕證表現,但因其病因病機是因瘀致痰,痰瘀互結,在辨證論治的同時,也應強調審因論治,所以,在治療上以化瘀消痰,軟堅散結為主,選用苡仁、浙貝、白朮、橘核等具有利濕化痰作用的中藥。
中藥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的療效(?),根據以上的分析,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症「血瘀痰凝」的病理實質及痛經「不通則痛」的基本病機,採取活血祛瘀,化痰散結為基本治則,並結合辨證分型輔以疏肝理氣、溫經散寒、清化濕熱、補腎固沖等方法進行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