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龍源 醫師
支氣管哮喘(Asthma) 是一種反復發作的喘息、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的疾病,常伴有喉間痰鳴,以氣道變應性炎症和氣道高反應性為主要特徵。主要病理改變有氣道粘膜上皮細胞的脫落,支氣管平滑
肌增生肥厚及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肥大細胞等炎性細胞的浸潤。中西醫學者在病因認識和治療方面簡述如下
病因病機
哮喘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西醫認為其主要機制有: 遺傳因素——哮喘是一種有著家族聚集傾向的多基因遺傳疾病; 神經調節機制——氣道自律神經功能紊亂導致氣道高反應性是形成哮喘的病理生理基礎; 免疫機制——免疫機制和細胞因數在哮喘炎症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研究較深入,其中活化的T 淋巴細胞對炎症的持續存在起著重要作用,細胞因子參與調節哮喘氣道炎症的各個環節; 炎性細胞和炎症介質——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肥大細胞、活化的血小板、中性粒細胞等均參與了氣道炎症的形成,哮喘患者氣道上皮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在其發生中也起一定作用。
中醫認為哮喘的發生,系由宿痰內伏於肺,因外感、飲食或情志勞倦等誘因而引發, 以致痰阻氣道,肺失肅降,氣道攣急,多屬本虛標實之證。近年來, 許多學者認識到瘀痰、瘀血、風等病邪為哮喘的重要病機,其中較為重視瘀血,認為其產生與哮喘時氣的升降失調而致氣滯血瘀有關,也與一定臟腑功能失調有關,有肺氣或脾氣虛致瘀,腎陽虛致瘀等。研究顯示,痰證血液流變學與血瘀血液流變學特徵基本相同。作者者認為哮喘主要病因是『風』。哮喘時痰阻氣道,氣道攣急多與風邪侵襲後產生的病理結果有關。也有學者提出哮喘的病因與肝相關, 生理情況下肺金的肅降與肝氣的升發相互協調,肝病時可使肺的生理功能失常而發哮喘。對於本虛的認識,則認為存在著肺脾腎三髒虧虛,尤其是腎虛(主要為腎陽虛) ,常貫穿於哮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作者則從體質上論述了哮喘的發病原因,認為體質屬於『虛寒』、『瘀濕』型者易發哮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