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過敏性鼻炎與氣喘----吳龍源 醫師
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之間的聯繫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一、大約有1/ 3 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會同時或先後出現支氣管哮喘。不伴有支氣管哮喘的過敏性鼻炎患者約2/ 3 會伴有支氣管黏膜高反應性,這類患者較無支氣管黏膜高反應性的患者更容易發展為支氣管哮喘。因此,當過敏性炎症反應僅限於上呼吸道時,就應該採取積極和有效的治療措施,這樣可以使大多數過敏性鼻炎患者不發展為支氣管哮喘。
二、上下呼吸道的黏膜是相連的,因此,無論上下呼吸道的任何部位接觸過敏原,均可產生相似的組織病理學改變和臨床表現。
三、鼻肺反射(又稱鼻-支氣管反射、鼻心肺反射) 由自主神經介導,傳入神經為三叉神經,傳出神經為迷走神經。當鼻和鼻竇黏膜上的三叉神經末梢受到刺激興奮時,能反射性地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導致支氣管內阻力增加和肺順應性降低,甚至氧分壓降低,出現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表現。
四、 過敏性鼻炎與呼吸道炎症的病理學改變也很相似,包括炎性細胞浸潤。鼻和支氣管黏膜的炎症反應是導致黏膜高反應性的直接原因。
五、 呼吸道過敏原激發試驗最能說明上下呼吸道炎症之間的聯繫。曾有人進行了兩部分實驗,第一部分選無支氣管哮喘的花粉症患者,用花粉進行支氣管激發試驗,發現炎症反應不僅局限于支氣管黏膜,也發生於鼻黏膜。第二部分選無哮喘症狀的常年性過敏性鼻炎患者,用相應變應原進行鼻黏膜激發試驗,結果除出現鼻黏膜炎症反應外,支氣管黏膜也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應。
六、現代醫學對於兩病治療及給藥途徑類似,都以採用類固醇抗炎藥物為主。局部用藥更為重要,主要目的是防止和減輕上下呼吸道的過敏性炎症反應。
因此,國外已有學者建議將此兩種病視為一種疾病,統稱為過敏性鼻支氣管炎。
在中醫學上,中醫臨床經由整體觀念以及辨證論治,治病求本,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採用中藥以及針灸治療已經顯現其優勢。中醫學認為,肺為嬌臟,外合皮毛。如果脾肺氣虛,腠理疏鬆,則易使風寒之邪外襲而發病。常見症狀為,病初為陣發性鼻癢,繼之連續噴嚏,少則一次幾個,多則幾十個,急性發作時,常有多量水樣鼻涕流出,間歇性或持續性鼻塞,還可出現暫時性嗅覺減退、頭痛、耳鳴、流淚等症狀。《臟象》曰:『肺開竅於鼻,肺屬金、腎屬水、金水同源』。肺氣虛弱,易受風寒,肺脾氣虛,水氣泛鼻。腎者主水,腎氣虧虛,氣不歸元,致噴嚏頻頻,清涕不止,治療多採用宣肺,健脾,補腎,固表止汗之法,其中益氣固表為基本治療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