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醫臨床治療月經病的經驗
吳龍源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 中醫門診中心
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中醫治療月經病的一些臨床經驗,作者認為月經病病因複雜,可由腎虛、肝鬱、脾虛、痰濕、血瘀等多種因素所致,但與腎關係密切。認為腎水是否充足,是月經正常的關鍵,同時臨診時應參考卵巢功能檢測的不同情況,辨病與辨證合參方可取效,治療重在兩點,即理血及調月經週期法。治療月經病應以「補腎為先,養腎氣以安血之室,調經以養腎水為主,滋水必兼養火」,用這四個步驟調月經週期,同時注意血氣的流通與和調,定時蓄溢,調理沖任。對於虛中夾滯、經期延長者,應平時調補沖任,經期行滯活血,通因通用,治療重理血法及調月經週期法,常能獲得滿意的療效,以上臨床經驗提供同道參考。
關鍵詞:月經病、理血法、調治月經週期法
前言
月經病臨床多見為崩漏,月經先期、後期,月經過多、過少,經期延長等,作者認為月經病病因複雜,可由腎虛、肝鬱、脾虛、痰濕、血瘀等多種因素所致,但與腎關係密切。《素問‧上古天真論》明確指出,腎、天癸、沖任與月經的正常與否密切相關,腎氣的盛衰主宰著天癸的至與竭,只有腎氣健旺,才能使天癸成熟,任通沖盛,月經正常;只有腎氣充盛,子宮才能發育正常,完成月經、胎孕功能, 《傅青主女科》謂「經水出諸腎」, 故作者認為,腎水是否充足,是月經正常的關鍵,同時臨診時應參考卵巢功能檢測的不同情況,辨病與辨證合參方可取效,治療重在兩點,即理血及調月經週期法。以下為月經病常用的方法介紹:
理血法
理血法多為治標之法,可根據治療崩漏的原則,靈活運用治崩三法。針對陰道大出血或出血量多,作者認同《血證論》的觀點「血之為物,熱則行,冷則凝……遇寒亦止」,「諸血症皆是火結」,認為重症大出血量多不止,「多屬天翻覆地之象」,屬熱、屬實者居多,故治以涼血為主,又因「吐血便漏,其血無不離經」,「離經之血俱是瘀血」,「瘀血不去,則新血斷無生理」,需配合化瘀止血之法。一般陰道大出血時,應塞流止崩、治標急為先,用經驗方止崩湯加減,或用黃連解毒湯加窮歸膠艾湯等加減,常用藥物組成:生地、炒丹皮、茜草、黃柏、炒地榆、益母草、大薊、小薊、生地、炒地榆、炒杜仲、阿膠等涼血止血,丹皮、黃柏清熱涼血,茜草、益母草化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總觀全方,有涼血化瘀、清熱止血之效。如果陰道流血淋漓不斷時,「久漏必有瘀」,以化瘀止血為主,配合涼血止血,可用經驗方止血湯加減,藥物組成:丹參、炒蒲黃、紅茜草、炒丹皮、益母草等,方中茜草養血活血調經,炒蒲黃、益母草活血化瘀止血,丹參、炒丹皮涼血化瘀止血, 全方通因通用,化瘀涼血調經。
針對月經量過少,或行而不暢者,不宜攻逐,應和血為主,宜養中有行、行中有養,選擇經驗方調經和血湯(四物加紅花、丹參、香附、川牛膝、阿膠)為主加減以調養氣血。
臨證有血虛之象如面色無華、倦怠乏力、夜寐不安等,加養血之品酸棗仁、何首烏、黃精等養血填精安神;有小腹疼痛、塊下痛減等血瘀之象者,加三棱、莪朮、路路通等活血化瘀之劑,如有心煩、經前乳脹等氣滯之象,加牡丹皮、青皮、香附、郁金等理氣行滯之品。
醫案一:吳某,女,33歲。2005年2月x日初診。患者既往月經規則,約30天來一次月經,每次來36天結束,最近一年經期漸延長,30天來月經一次,現在月經來淤9~12天才結束, 量先中等,後量少淋漓度斷,經色紫黯,有血塊、小腹隱約痛,舌質紫黯,舌苔薄白,脈沉澀。診其證屬瘀血內阻,新血不安。治法以活血祛瘀,止血調經為主。擬方芎歸膠艾湯加阿膠、埔黃、五靈脂,每月經來潮時口服3x7天,連服三個療程而愈,現月經6~7天乾淨,停藥觀察半年未再復發。
醫案二:李某,女,26歲。2006年07月xx 日初診。患者月經過少已一年以上,既往月經正常,每28天來月經一次,約四天結束,月經量中等偏少,2004年因先兆流產而行人工流產手術,其後月經量減少,又口服避孕藥半年,停藥後月經僅一天乾淨,經量少,一直未孕,末次月經6月28日,超音波監測有排卵,但子宮內膜薄,平時白帶少,腰酸、容易乏力,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細弱。診其證屬營血不足,血海虧虛;治以益氣養血,調經和血,氣血雙補,月經前服用,服藥後月經按期來潮,量稍增,按前方再調治半年餘,月經量正常,三天乾淨,現孕三個月,孕後有點滴陰道流血,以十三味保產無憂方加續斷、杜仲、白朮、阿膠調治而胎安。
調治月經週期法
調治月經週期法為治本之法,根據月經生成及血海定期滿盈溢瀉的生理,結合西醫月經週期規律,臨床可分期治療
。分別選用滋腎養血、調補陰陽、溫腎調肝、活血調經四步調經法,以恢復月經週期。
一、月經後期(月經乾淨至排卵前期)
此期經血已淨,氣血耗傷,血海空虛漸複,基礎體溫為低溫相,呈陰長的動態變化,此時子宮藏而不瀉,腎水、天癸、陰精、血氣等漸複至盛,呈重陰狀態。因腎為天癸之源、氣血之根,要特別注意腎水是否充足,治療要滋補腎陰而養沖任,以促卵泡發育,自擬調周湯加減,藥物組成:熟地、當歸、菟絲子、白芍、枸杞、酸棗仁、何首烏、茯苓、麥冬、香附等,方中熟地、當歸、白芍調養氣血,何首烏、枸杞、菟絲子滋補肝腎,酸棗仁寧心安神, 取「靜能生水」之意, 茯苓健脾和胃助生化之源,麥冬滋養陰液,香附理氣調經。全方共用,有滋腎陰、養精血、調經血之功。
二、月經間期(排卵期)
此期也稱氤氳之時,腎中陰精充沛,布露於胞中,臨床表現為錦絲帶明顯,「胞中之水清和乃種子之的候」,腎之陰精已盛,發展到重陰轉陽的轉化時期。基礎體溫雖處於低溫相,但即將向高溫相轉化,這是由陰轉陽、陰盛陽動之表現,正是種子的時候,治以調補腎中陰陽,以陽施陰化,靜中求動,使陰陽能很好轉化。方用自擬促排卵湯加減,藥物組成:菟絲子、枸杞、車前子、當歸、山藥、路路通、牛膝、杜仲、天仙茅、淫羊霍等,如偏腎陰虛,可加女貞子、黃精,滋陰補腎;如偏腎陽虛可加巴戟天、仙靈脾重用使陰陽協調,順利轉化。
三、月經前期( 排卵後至月經來潮前期)
此期陰盛陽生漸至重陽,為陽氣活動旺盛的時期,腎氣旺,天癸充,而沖任盛,基礎體溫也呈高溫相水準,此時腎陽增長,陽中有陰,陰陽盛,以備種子育胎。
腎陽旺盛則沖任調固,治宜溫腎調肝為重,以維持基礎體溫的高溫水準。但腎為水火之臟,「靜則藏,動則瀉」,治療雖著重于溫陽,但宜陰中求陽,不能溫燥,只有陰平陽秘,才能沖任健旺。選用自擬養精湯加味,藥物組成: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枸杞子、仙靈脾、巴戟天、郁金、女貞子、吐蕬子等。方中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滋補肝腎, 益精養血。茯苓健脾和胃,仙靈脾、巴戟天溫補腎陽。
四、經來時期
此期為「重陽則開」,如未受孕,則除舊生新,血海由滿而溢瀉排為月經,在陽氣的轉化中推動經血的排出,基礎體溫下降,此時子宮瀉而不藏,排出經血,進入陽轉陰階段,此期經血俱為離經之瘀血,治以因勢利導,以通為主。唐容川云:「瘀血不去,新血斷無生理。」故以活血祛瘀,引血歸經,使新血再生。臨床結合證型加減方藥治之,自創調經湯:桃仁、紅花、當歸、川芎、三棱、莪朮、川牛膝、香附、女貞子、吐蕬子、劉寄努等。方中桃仁、紅花、當歸、川芎養血和血、活血調經。三棱、莪朮、行氣破血,消積止痛;劉寄奴、川牛膝、香附活血化瘀,理氣行滯;川牛膝可引藥下行,直達病所。如有肝鬱症狀可加月季花、鬱金等疏肝解鬱;如有下腹痛等瘀滯之象,可加烏藥、路路通理氣止痛。
醫案三:劉某,女,24歲。2006 年5月1x日初診。患者因月經稀少發生後二年餘就診。15歲月經初潮,基本規則,因服減肥藥於2003年起月經量少,月經延後,曾閉經半年,用人工週期治療三個月,月經正常,停藥後月經又稀發,2至4個月來月經一次每次來5至8天結束,末次月經2004年12 月1x日。用黃體素後月經來潮,量少,超音波檢查子宮卵巢略小於正常,賀爾蒙檢查:FSH:14,LH:12.1,E2:50,Progesteron 6.1,PRL15.2,Testosterone:1.03。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證屬營血不足、沖任虧虛。用上述調經方對症治療,測基礎體溫一直未升,但月經來潮,按上方調週期及給予少腹逐瘀湯、逍遙散、吐蕬子、天仙茅、淫羊霍3x14治半年,月經基本正常,基礎體溫雙相。
醫案四:李某,女,27歲。2003年6月xx 日初診。因結婚四年而月經紊亂三年就診。既往月經尚規則,婚後藥物避孕半年改為帶保險套避孕,因工作緊張,月經漸紊亂,20至60天來月經一次美次來7至30天才結束,末次2003 年4月28日,5月7日經淨,量先少後增多,色紫黯,伴有血塊,下腹痛。5月15日起一直不規則陰道流血,量不多,時有時無,測基礎
體溫單相,平時陰道分泌物較多,色黃,乳房脹痛,舌黯紅,苔薄白,脈沉弦。診斷證屬胞脈瘀阻,血室不安。治以調理週期,逐瘀止血。用上述調週期四法調治。服藥一個療程,白帶減少,無乳脹,連服四個療程,月經基本規則,服五個月後測基礎體溫由單相轉為雙相。
結論
月經的產生,是以腎為主導。腎藏精,主生殖,具生成、儲藏和施泄精氣的功能。精藏於腎,依賴於腎氣的儲存作用和施泄作用發揮其主生殖的功能;同時腎為沖任之本,沖任的通盛以腎氣盛為前提。天癸來源於先天腎氣,靠後天水穀精氣的滋養而逐漸趨於成熟,此後又隨腎氣的虛衰而竭止。故治療月經病應以「補腎為先,養腎氣以安血之室,調經以養腎水為主,滋水必兼養火」,用這四個步驟調月經週期,同時注意血氣的流通與和調,定時蓄溢,調理沖任。對於虛中夾滯、經期延長者,應平時調補沖任,經期行滯活血,通因通用,常能獲得滿意的療效。
參考文獻
1.柴麗娜:關於婦科血痕證發病機理的研究(J)。中醫雜
誌,1997 (2):102.
2.李瑋:活血通經中藥對卵巢和子宮功能的影響及其作用機
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2 (3):165.
3.王玉雯:趙松泉先生治療婦科疾病學術思想探討。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May 2008 Vol.15 Suppl.
4.劉玉珍. 補腎法促排卵作用研究(J)。醫藥論壇雜
誌,2006,27:113-114.
5.羅志娟,詹傑,吳媛媛:調周中藥方治療無排卵性不孕
182例(J)。中醫雜誌, 2007,48:432-433.
6.壽清和:運用補腎活血中藥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症臨床
觀察(J)。浙江中醫雜誌, 2007,42: 93-9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