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肝脾腎三臟與多囊性卵巢囊腫症候群的關係
吳龍源 醫師
多囊性卵巢囊腫症候群(PCOS)是一種生殖功能障礙
與糖類代謝異常並存的內分泌紊亂綜合症,持續性無排卵、雄激素過多和胰島素抵抗是其主要特徵,是生育期女性月經紊亂的常見原因,其病因至今不是很清楚。目前多認為其主要是由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軸功能障礙及卵巢自身類固醇激素合成轉化代謝過程中生物酶缺乏所致,也可能與腎上腺皮質功能、高胰島素血症和胰島素抵抗及染色體異常等因素有關。
中醫古籍中並無多囊性卵巢囊腫症候群病名,但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於「閉經」、「月經後期」、「月經過少」、「不孕」等病症範疇。
腎虛、肝鬱、脾弱與多囊性卵巢囊腫症候群的關係
一、腎虛與多囊性卵巢囊腫症候群的關係
多囊性卵巢囊腫症候群據其臨床表現,其核心病機是由於卵泡不能發育成熟和卵泡壁過度增生不能破裂致卵泡閉鎖。中醫認為卵子是腎中所藏「陰精」,卵子的發育成熟與腎精的充盛密切相關,腎陰是其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是卵子發育成熟的前提條件。若腎精虧虛則卵子缺乏物質基礎難以發育成熟。卵子能正常排出又依賴于腎陽的鼓動作用,若腎陽不足則卵子缺乏內在動力而無力排出。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脾陽不振,運化失司,聚而成痰。脾腎陽虛不能生化精血,沖不盛,任不通,諸經之血不能彙集沖任而下,乃成閉經而不孕。腎陽虧虛不能鼓動腎陰的生長,且使氣血運行無力而瘀滯沖任胞脈,氣滯血瘀使卵子難以排出、卵巢增大而成多囊性卵巢囊腫症候群。
二、肝鬱與多囊卵巢的關係
肝血下注沖脈、胞宮,使卵泡發育成熟,按期排出,經血正常來潮。如高士宗《醫學真傳·氣血》言:「蓋沖任之血,肝所主也。」若肝失疏泄,氣機失調,血脈不暢,則排卵障礙,經血失常。另外,肝主疏泄對情志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肝疏泄功能正常,則心情舒暢;肝失疏泄,則心情抑鬱。情緒對排卵的影響已得到多數研究結果的證實(1)。對此古人早有認識,如劉完素曾曰:婦人「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之」;《傅青主女科》:「女人善懷多鬱,肝經一病…艱於生育”。現代學者(2)明確提出肝是月經週期調節及正常排卵的樞紐。因此,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對於女子排卵生殖是有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三、脾弱與多囊卵巢的關係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證實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與多囊性卵巢囊腫症候群存在密切關係,認為多囊性卵巢囊腫症候群患者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主要發生在胰島素作用的經典靶組織(骨骼肌、脂肪和肝臟等),而生殖功能異常主要發生在卵巢組織內,胰島素抵抗(IR)導致的胰島素增多,在卵巢則表現為功能性雄激素過多。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常,運化失職,水穀精微不能化生輸布;或過食肥甘厚味,蓄積體內而為痰濕脂濁,導致肥胖是多囊性卵巢囊腫症候群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因素。《諸病源候論》云:「脾胃虛弱,不能克消水漿,故有痰飲也。」《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指出「女子不孕之故由傷其沖任也,或因體盛痰多,脂膜塞胞中而不孕」。《景岳全書》說:「夫人之多痰,皆由中虛使然,果使脾強胃健,如少壯者流,則水穀隨食隨化,皆成氣血,焉得留而為痰?」脾虛則運化功能減退,水濕津液代謝障礙,產生痰濁瘀血壅滯沖任、胞宮,血脈不暢,可出現月經過少、閉經、不孕、癥瘕、多囊性卵巢囊腫症候群等。
參考文獻
1、 李國屏,李小紅,陳湘梅等:多囊卵巢綜合征與精神因素、家族史、飲食、運動的相關關係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6,21(6):740.
2、林雪娟,李燦東:芻議肝為生殖之樞. 時珍國醫國藥,2006,17(2):29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