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哮喘之中醫治療經驗
吳龍源 醫師
支氣管哮喘(Asthma) 是一種反復發作的喘息、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的疾病,常伴有喉間痰鳴,以氣道變應性炎症和氣道高反應性為主要特徵。主要病理改變有氣道粘膜上皮細胞的脫落,支氣管平滑
肌增生肥厚及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肥大細胞等炎性細胞的浸潤。近年來中西醫學者在病因認識和治療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綜述如下。
病因病機
哮喘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西醫認為其主要機制有: 遺傳因素——哮喘是一種有著家族聚集傾向的多基因遺傳疾病; 神經調節機制——氣道自律神經功能紊亂導致氣道高反應性是形成哮喘的病理生理基礎; 免疫機制——免疫機制和細胞因數在哮喘炎症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研究較深入,其中活化的T 淋巴細胞對炎症的持續存在起著重要作用,細胞因子參與調節哮喘氣道炎症的各個環節; 炎性細胞和炎症介質——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肥大細胞、活化的血小板、中性粒細胞等均參與了氣道炎症的形成,哮喘患者氣道上皮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在其發生中也起一定作用。中醫認為哮喘的發生,系由宿痰內伏於肺,因外感、飲食或情志勞倦等誘因而引發, 以致痰阻氣道,肺失肅降,氣道攣急,多屬本虛標實之證。近年來, 許多學者認識到瘀痰、瘀血、風等病邪為哮喘的重要病機,其中較為重視瘀血,認為其產生與哮喘時氣的升降失調而致氣滯血瘀有關,也與一定臟腑功能失調有關,有肺氣或脾氣虛致瘀,腎陽虛致瘀等。研究顯示,痰證血液流變學與血瘀血液流變學特徵基本相同。作者者認為哮喘主要病因是『風』。哮喘時痰阻氣道,氣道攣急多與風邪侵襲後產生的病理結果有關。也有學者提出哮喘的病因與肝相關, 生理情況下肺金的肅降與肝氣的升發相互協調,肝病時可使肺的生理功能失常而發哮喘。對於本虛的認識,則認為存在著肺脾腎三髒虧虛,尤其是腎虛(主要為腎陽虛) ,常貫穿於哮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作者則從體質上論述了哮喘的發病原因,認為體質屬於『虛寒』、『瘀濕』型者易發哮喘。
<1>虛寒體質
虛寒體質的病人,哮喘往往自幼發病,經常有畏寒怕風,自汗,容易感冒,晨起鼻癢打噴嚏,流清水涕症狀。並且常常因氣候變化、過於疲勞誘發。作者認為病起幼年,多與先天不足,腎氣虛衰有關。先天不足,體質虛弱,必然容易感受外邪; 外邪又最容易損傷肺,肺傷氣耗,就難以司其實衛固表,宣發肅降之職。而腎為氣之根,肺為氣之主,肺腎虧虛則氣無所主,氣無所歸,哮喘必然不治,臨床每遇這類病人,作者多在哮喘急性發作控制後,及時用溫腎補肺之品從本論治。溫腎常用:補骨脂、菟絲子、杜仲、狗脊、附子、巴戟天、仙靈脾之類,溫補真陽,使腎氣充足,氣能歸元。臨床資料證明: 溫陽補腎之品不僅可以祛寒強身,還可以增強肺功能,降低氣道高反應性。而氣道高反應正是現代醫學所證實的支氣管哮喘反復發病的重要因素。補肺則以玉屏風散為主,可以起到補肺固表,抵禦外邪的作用, 使感冒次數減少,也就可以有效地減少哮喘發作次數。作者曾治林先生,男,23 歲。2006—06—xx 初診。哮喘反復發作十餘年,每逢氣候變化咳喘發作。幼時有奶癬史。平素容易感冒。近三周哮喘發作, 伴有胸悶不舒,咳嗽、痰多,目鼻作癢,怕冷,易出汗,納可,便調。舌質稍紅苔薄,脈小滑。經用宣肺平喘中藥治療二周後,哮喘控制。繼用黃芪五錢,防風三錢, 白朮五錢,柴、前胡各三錢,嫩射干、補骨脂各四錢,杜仲、巴戟天、炙甘草各三錢,辛夷二錢,全瓜蔞四錢。益肺固表、溫腎納氣、化痰平喘。連續服用一個月,症情穩定。之後門診隨訪二年,第一年咳喘偶有小作,但服用宣肺平喘的中藥後,收效迅速,並且感冒次數明顯減少,第二年哮喘未作,有時偶有感冒咳嗽也沒有引以哮喘。
<2> 痰濕體質
痰濕體質者,哮喘病期較長,緩解期仍咳痰不止,並伴有胸悶不適,身重乏力,口淡乏味,胃納不振,泛惡欲吐,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舌體淡胖,脈濡細。且常因飲食不當而誘發哮喘。這類病人往往脾胃本虛,運化無力,飲食不歸正化,濕從內生;又不耐飲食之寒濕生冷相侵,內外濕相聚,凝集成痰,上阻於肺,所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痰性膠固,濕性粘滯,痰濕形成,每多遷延難卻。作者在治療這種體質的病人時,無論是在哮喘發作期還是緩解期都加入健脾化濕,和胃利濕之品,如青陳皮、姜半夏、蒼白朮、薑竹茹、厚朴、吳茱萸、麥芽、焦六曲。若寒濕日久難化,則酌加溫陽散寒之品,如附子、肉桂之類,以助除濕之功。曾治陳某,女,52歲。2006—08—xx 初診。哮喘40 餘年,加重一年。一年四季反復發作,近日哮喘未大作,僅夜間稍有哮鳴音,但胸悶不適,痰多,色白,質粘,四肢困重,怕寒,胃口差,大便溏薄,舌淡胖,質偏黯, 苔白膩,脈細。證屬脾胃虛寒,痰濕阻肺。治以健脾溫中,化痰平喘。藥用: 熟附塊三錢,桂枝二錢,赤白芍各六錢,細辛、厚樸各二錢,青、陳皮、薑竹茹、姜半夏各三錢, 吳茱萸二錢, 穀麥芽、焦六曲各三錢,射干四錢,煨木香三錢,仙靈脾四錢,炙甘草三錢。七劑後胸悶痰多明顯好轉,胃納漸增,大便次數減少。再進14 劑夜間喘平,
胸悶痰多緩解,精神振作。繼續中藥鞏固治療,半年內哮喘未作,症情穩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