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慢性盆腔發炎的中醫臨床治療治療
吳龍源 醫師
慢性盆腔發炎是婦科常見病,發病率呈逐漸上升之勢。病因婦女經期產後,機體抵抗力下降,各種病原體侵入內生殖器,引起子宮、輸卵管、卵巢、盆腔結締組織及腹膜炎症而致。患者多次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但可產生耐藥,甚至二重感染。本病屬中醫『少腹痛』、
『熱入血室』、『帶下』、『不孕』等範疇。
慢性骨盆腔發炎是以骨盆腔部位疼痛為特徵。病因多由邪毒或濕熱,經陰部上犯沖任、胞宮,以致邪氣留著而痛。在急性期由於邪毒、瘀血或濕熱使氣血受阻,不通則痛,故清熱化瘀為首要法則。清熱解毒利濕,有利於驅邪解毒; 化瘀可散瘀通經, 通則不痛。濕熱是疾病本質,故清熱利濕、活血止痛為基本治法。如過用苦寒清熱藥之品,機體陽氣受損,且苦寒傷胃,病情更加複雜。臨證時需注意結合患者的體質強弱,寒熱虛實區別對待,扶正與祛邪不能偏廢,才能奏效 。
急性骨盆腔炎未經徹底治療,加上患者防禦機能較差,以致病情遷延; 也有部分病人起病緩慢,常因無急性炎症史而忽視治療以致慢性。慢性骨盆腔炎早期多見一派濕熱壅盛、瘀熱互阻之象,如低熱起伏,少腹隱痛或刺痛拒按,帶下量多,色黃,月經先期,經色紫暗,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數。治宜清熱利濕祛邪為主,佐以涼血化瘀止痛。清熱調血湯為臨床此期及急性期常用方劑,其主要功效為清熱利濕,化瘀活血。
慢性骨盆腔炎臨床上以氣滯血瘀證為多見,症見少腹脹痛或刺痛拒按,或拘急不舒,腹痛常可引及腰部,經前乳脹或痛,月經失調,經色紫暗有塊,舌黯紅或有瘀點,苔薄膩,脈弦細或弦澀。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以逍遙散為主,加理氣活血化瘀止痛之品,所用藥物應以主入肝經為主。久病多虛,濕熱之邪日久傷正,而且長期運用抗生素及苦寒中藥,也是正氣受戕的主要原因。故中後期正氣虧虛頗為常見,病機多為氣虛血瘀, 治宜益氣活血為主。『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慢性骨盆腔炎病情頑固,常在經行前後,即機體抵抗力低下時易急性發作。因此,經治療各種症狀、臨床症狀明顯改善或消失後,宜繼續調理治療一段時期,同時囑患者調暢情志,鍛煉身體,以提高免疫能力, 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防止盆腔炎復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