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婦科之聖藥---四物湯
吳龍源 醫師
四物湯(當歸、熟地、川芎、芍藥)具有補血調血的作用,主治營血虛滯之證。被比譽為:「婦科眾疾之總司」。善治婦科百病,許多婦科名家以四物湯為主方,通用於包括崩漏在內的婦科諸疾。「婦女以血為本」。經、孕、產、乳都以血為用,因此不論是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產後病以及各種婦科雜病,不論寒熱虛實,不論是新病還是久病,都與血虛、或血滯、或血瘀、或血熱、或血寒有關,總不離一個血字。因而在治療婦科病的配方中必須包含有補血、調血之品,四物湯正是補血調血之典範。
正如汪昂所說:「血家百病此方通」。「血虛能補,血溢能止,血燥能潤,血滯能行。」
張秉承也在《成方便讀》中說:「一切補血之方,又當從四物而化也。補血者,當求之肝腎。地黃入腎,壯水滋陰,白芍入肝,斂陰,二藥為補血之正藥。然血虛多滯,經脈隧道不能滑利通暢,又恐地黃、芍藥純陰之性,無溫養流動之機,故必加當歸、川芎,辛香溫潤,能養血而行血中之氣者以流動之。
總之,此方乃調理一切血證,是其所長。四物湯以其補血不滯血,行血不破血,補中有散,散中有收,成為治諸般血證及婦科之第一方。
劉完素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婦人胎產論》中說:「人抵產後天行,從增損柴胡,雜證從加添四物」。並且主張「春倍川芎,夏倍芍藥,秋倍地黃,冬倍當歸….春防風四物,夏黃芩四物,秋門冬四物,冬桂枝四物,此四時常服隨證用之也」。可以說是婦科病運用四物之規律的總結。
歷代醫家對四物湯的認識:古代醫家認為婦人以血為基本,故治療上強調調其血,主張以加減四物湯,治血虛月經不調,腰腹作痛,崩中漏下,半產產後,惡露內停,或去血過多而痛。
劉完素在「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婦人門」用四物湯治療月經不調,加芩連治療經水暴多或如黑豆水;倍熟地、當歸治療經水少;加黃芩、白朮治療經水過多,加葵花煎治療經水過少。
四物湯是傅青主補血養肝治療月經病的代表方,除加味四物湯、加減四物湯外,治經水先期的清經散、兩地湯,經水後期的溫經攝血湯,經水先後無定期的定經湯,痛經的宣鬱通經湯、調肝湯,經前腹痛吐血的順經湯以及安老湯、順兩安湯、益經湯等均含有四物湯的成分。調經篇方劑中出現最多的藥物是白芍、熟地、當歸。
朱丹溪推崇「 氣常有餘,血常不足,善用四物湯」,在《丹溪治法心要‧婦人科》用四物湯增損化裁治療月經不調之處可謂多矣,如月經先期屬血熱者,用四物湯加黃連;月經後期血熱者,四物湯加黃連、香附;肥人血枯經閉者,四物湯加人參、黃芪;瘦怯婦人不孕者,四物湯加養血、益陰之藥。
張從正在治療閉經時,或行血逐瘀或活血攻下,最後以四物湯養血調經,治療崩漏時主張初期以清心火為主,後以四物湯加味涼血、攝血、養血。
臨床上四物湯類方配伍治療月經病有較好療效,著重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原則,結合婦科有經、帶、產、孕及雜病的
特點,分清寒、熱、虛、實、痰、濕、鬱、蟲、在氣、在血、在臟、在腑等,然後定出治法,內外結合治療。
目前現代醫學在四物湯的藥物機制上還不完善,對四物湯的藥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造血系統、血液流變方面。而內分泌、蛋白組學、代謝組學、基因組學研究較少,因此要充分利用中醫理論為臨床和學術研究上提供理論指導,以便能夠更深入的認識四物湯,更有效及全面性的為人類醫療上提供服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