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在腫瘤化療後的角色
吳龍源 醫師
化學藥物作為惡性腫瘤的內科治療手段,運用廣泛,有著廣闊的前景,但因藥物的毒副作用大,或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常出現一些嚴重的毒副反應,而影響化療療程的順利進行。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主要表現為:胃腸道反應,骨髓造血機能抑制,肝腎損傷等方面受損。
1.胃腸道反應:臨床症狀見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胃口不好等,系化療藥物損傷脾胃,脾胃升降失常,清濁運化失司所致。治以調和脾胃,升清降濁,培補脾胃為法,方以補中益氣湯加減。化療前後可以止吐。方中重用黃芪、太子參益氣健脾以托毒,輔以制升麻升清陽,當歸、炒柴胡、陳皮以疏調氣血,白朮以化濁醒脾,共達健脾和胃,升清降濁之效。嘔吐嚴重者,加半夏、蘇梗、川黃連、肉豆寇蔻等降逆止嘔之品;腹痛嚴重者,加香附、延胡、烏藥、佛手柑等行氣止痛之品;腹瀉嚴重者,加薏苡仁、豬苓、澤瀉等淡滲利濕之品。
應用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理論。明張景岳《景岳全書》云:凡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蓋脾虛則中焦不運,腎虛則下焦不化,正氣不行,則邪滯得以居之。《醫宗必讀》進一步指出: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化療藥物對身體的氣血津液亦有直接的損傷作用,可損傷五臟功能,主要為脾腎兩臟受損。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腎為先天之本,能夠藏精生髓」。根據「補虛益損、扶正祛邪」的原則,在腫瘤化療前,積極配合運用扶正培本、健脾益腎之類的中藥治療,有助於預防或減輕化療毒副反應,保護骨髓造血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穩定機體內環境,提高臨床療效,使化療過程順利進行。
應用健脾益氣,顧護胃氣之法: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是水穀運化的中樞,是氣血生化之源,涵蓋了西醫中消化和造血兩大系統的功能。化療藥物屬於有毒之品,進入人體後耗氣傷陰、損傷氣血和人體的臟腑機能,脾胃更受戧伐,常常導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和難以忍受的胃腸道反應。脾胃失健,水穀不能化為精微,氣血生化乏源,損傷機體重要臟器,妨礙化療的進行,進而會影響化療藥物作用的發揮。臨床可見,全身疲乏無力、精神不振、動輒氣短、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髮稀少枯乾、盜汗、面色無華等等,是化療後患者經常出現的症狀。「治未病」之理論,在消化道症狀出現之前,就要把顧護胃氣貫穿腫瘤化療的全過程,因「人以胃氣為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健脾益氣,顧護後天,使脾運得健,胃氣得複,氣血充盛,五臟得養,則正氣易複。現代醫學研究也指出,健脾益氣中藥具有增強機體抗腫瘤及細胞免疫功能,部分益氣藥還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等。總之,健脾益胃固本源,實乃扶正之關鍵。
2.骨髓造血機能受抑制: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昏、目眩,乏力感,面色萎黃或蒼白,氣短,胃口不吃少,皮下瘀斑或瘀點,舌淡,脈細無力。血液常規檢查白血球、血小板減少。系化療藥物損傷脾胃,氣血化生乏源所致。治以益氣養血,健運脾胃為法,方以八珍湯加味,方中以太子參、白朮、茯苓益氣健脾,熟地、當歸、白芍補血養陰,川芎行氣運血,共達益氣補血之效。氣虛嚴重者,可加黃芪、黃精等益氣健脾之品;胃口差者,可加山藥、扁豆、肉豆蔻等健脾運脾之品;貧血或血虛嚴重者,可加阿膠、枸杞,桂圓等補血養肝之品。
3.肝腎損傷:臨床症狀見尿少,腰酸痛,脅痛,口苦,皮膚目珠黃染等,血液檢查可見蛋白( 主要是白蛋白) 減少,GOT、GPT、γ-GT酶增高,BUN(尿素氮)、Creatinine(肌酐)增高。系化療藥物損傷肝腎,灼傷陰精,肝失疏泄,濕熱毒邪蘊結於肝膽所致。治以清利肝膽、滋補肝腎為法,方以一貫煎合茵陳五苓散加減,方中以生地、麥冬、沙參滋陰涼血,當歸、枸杞補血養肝,茯苓、豬苓甘淡利濕,白朮健脾燥濕,澤瀉甘寒利水以泄腎濁,川楝子、茵陳、大黃以清泄三焦濕熱,調暢氣機,共達清熱利濕,補益肝腎之效。脅痛、口苦甚者,加柴胡、黃芩、延胡、青皮等行氣清熱之品;黃疸明顯者,加金錢草、虎杖、敗醬草、七葉膽、半枝蓮、茵陳等清熱利
濕退黃之品;腹脹、腹水者, 加大腹皮、車前子、木通等利水之品。
應用補益腎精,壯骨生髓之法:中醫學認為,腎為人身元陰元陽秘藏之所,為先天之本,化生精氣,主骨,生髓,是人體生命之根。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腎中陰陽為全身之元陽、元陰,腎陽不足則一身陽氣虛損,全身機能低下。所謂「得陽者生,失陽者亡」。化療藥作為邪毒侵害機體,直接損傷骨髓精氣,導致腎虛精耗,本源受損,血生乏源,則骨髓不充,髓虛則精血不能複生。故腫瘤化療前,預防性的使用補腎中藥,能益髓生精化血,充養陽氣,維護臟腑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保護骨髓的造血功能。
化療是目前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療常引起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等毒副反應,使患者難以堅持,影響化療的順利進行。如何減輕化療的毒副反應,並提高腫瘤組織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目前在腫瘤治療領域中愈來愈引起重視,並且值得探討。「治未病」理論是對中醫預防醫學思想的高度概括,將此思想貫穿于腫瘤患者化療的全過程,對腫瘤化療後毒副反應的發生進行提前預防與治療,對於延緩和減少腫瘤的復發,促進患者的康復,提高患者的總生存率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化療藥物作為細胞毒藥物治療惡性腫瘤,毒副反應大,對身機體正常細胞損害較嚴重。從中醫學來看,主要是損傷心肝腎及脾胃,脾胃納運失健,氣血化生乏源,升降失常,故出現一系列毒副反應;另外,化療藥物作為一種藥毒,蘊結於肌膚,故可損傷肌膚及毛髮。中醫施以調理脾胃,益氣生血,滋養肝腎,清熱解毒等治法,往往可收到較好的效果,應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