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圍絕經期症候群的中醫辨證與治療
吳龍源 醫師
圍絕經期症候群(perimenopause syndome) 又稱更年期症候群(climacteric syndome),是由於卵巢功能退行性改變,腦垂體功能亢進,血中雌激素濃度低下所導致的自律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伴隨有心理症狀的一組證候群。其出現與嚴重程度,還與體質、健康狀況、心理、情緒、環境、性格和知識修養等有密切關系。90%的婦女出現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 如月經紊亂,潮熱多汗,失眠健忘,頭暈耳鳴,焦慮急躁、悲觀抑鬱、孤獨失落、情緒不穩定等。密切相關的疾病有:泌尿生殖系統的炎症、生殖道腫瘤、冠心病、骨質疏鬆症等。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的問題,更年期以後的時間為整個生命時期的1/3,隨著婦女知識水準的提高,現代人承受的社會、家庭、事業的壓力越來越大,婦女更年期症候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由於醫學的發展和醫學模式轉變,心身醫學日益受到臨床各學科的重視。據調查我國婦女壽命平均已超過81歲以上。而女性更年期症候群的發病比男性早10年,大約有70%~90%的更年期婦女會發生月經失調,並伴有不同程度的自律神經系統功能紊亂,10%~30%的婦女症狀較嚴重,因此對絕經後退化性疾病的防治,包括心腦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等疾病刻不容緩地擺在了醫療工作者面前,成為公眾醫學亟待解決的問題。現代醫學在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研究方面發展較快,但在治療方面還存在一些難題。例如治療骨質疏鬆的同時伴有許多不良反應的出現,如氟化物的補充會出現消化道刺激症狀,引起四肢關節疼痛;其次大量快速的骨形成常引起鈣不足,由此引起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及骨軟化症;鈣不足時,皮質骨流失及骨軟化,使骨的機械力下降而發生微骨折。同化類固醇不良反應為肝毒性、聲音變粗及男性化、血脂改變,易致動脈硬化症及鈉瀦留。在荷爾蒙替代治療中,可導致子宮內膜癌,子宮頸及陰道的腺癌,乳癌的發生率增加。單用雌激素,隨著用量增大及用藥時間延長,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增高。1992年報告指出應用雌激素10年以上時伴有卵巢癌的危險性,但無統計學意義。乳腺癌是性激素依賴性腫瘤,多數學者認為外源性雌激素使用5年以上,乳腺癌發生的危險性開始增加,如繼續使用則發病危險性增加。
一、中醫學對更年期症候群的認識
中醫學無此病名,歷代醫家對更年期症候群出現的諸類證候,依其臨床表現的側重不同,將其歸屬於「絕經前後諸證」、「心悸」、「失眠」、「眩暈」、「頭痛」、「臟躁」、「水腫」、「崩漏」、「月經過多」、「鬱證」中。絕經前後,腎氣漸衰,沖任二脈虛少,天癸漸竭,月經將斷而至絕經,生殖能力降低而至消失,這是婦女正常的生理變化,但由於個體差異及生活環境、社會因素等的影響,不能適應這個階段的生理過渡,使陰陽二氣不平衡,臟腑氣血不相協調,而出現一系列的證候。
中醫學認為腎、天癸、沖任二脈與婦女的月經和生殖有密切關係, 如《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指十四歲)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指四十九歲)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明確指出婦女的生長、發育、衰老與腎有密切關係。近年來在病因病機方面認為,腎精氣虧損為其本,或偏于陰虛或偏于陽虛,或陰陽俱虛而出現的不同證候;腎虛導致心、肝、脾等多臟器發生病理改變,如:心腎不交、肝腎陰虛、脾腎陽虛、心脾兩虛、肝鬱脾虛、肝氣鬱結,氣滯血瘀、肝鬱化火,痰氣鬱結,痰熱上擾等等。
二、中醫藥的辨證分型與治療
腎陰虛型:臨床表現為頭暈耳鳴,頭部面頰陣發性烘熱,五心煩熱,腰膝酸痛,或皮膚乾燥、瘙癢,口干,大便乾結,尿少色黃,舌紅少苔,脈細數。治以滋養腎陰,佐以潛陽,方用左歸飲加制首烏、龜板。陰虛內熱見月經先期或先後不定,經色鮮紅,量或多或少等月經失調,以滋陰清熱,清熱止血,清熱固經湯加減。陰虛火旺則滋陰降火寧神,百合地黃湯加減。肺腎陰虛則滋腎養肺,麥味地黃湯加減。陰虛血燥則滋腎益陰,養血潤燥,祛風止癢,杞菊地黃湯加胡麻仁、防風。
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型:臨床表現為煩躁易怒,脅痛口苦,失眠多夢。治以滋腎柔肝,育陰潛陽,方用左歸飲合二至丸加郁金、龜板或坤寶丸或一貫煎加減。陰虛肝旺則以滋腎養肝,平肝潛陽,方用知柏地黃丸加減。肝腎不足則以滋養肝腎,填精益髓,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心腎不交型:表現為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甚或情志失常。治以滋腎寧心安神,方用補心丹或黃連阿膠湯加減。心火旺灼液成痰加膽南星,竹瀝,半夏,郁金,石菖蒲;大便乾加柏子仁,郁李仁;胸悶抑鬱加蘇梗,合歡皮。悲傷欲哭,潮熱盜汗者,加百合、浮小麥、甘草、大棗。坐臥不寧加龍骨、牡蠣,呵欠頻作加五味子、沙參等。
腎陽虛型:臨床表現為面色晦黯,精神萎靡,形寒肢冷,腰膝酸冷,胃口不好腹脹,大便溏薄,月經量多,或崩中暴下,色淡或黯,有血塊,面浮肢腫,夜尿多或尿頻失禁,或帶下清稀,舌淡,或胖嫩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治以溫腎扶陽,佐以溫中健脾,方用右歸丸合理中丸或四君子湯。腎陽虛見月經無期,經色淡紅,量多,或淋漓不斷,或忽然暴下如注,以溫腎助陽,益氣止血,補腎固血湯加艾葉、炮薑。若面浮肢腫,加茯苓、豬苓、澤瀉以健脾利濕。小便頻數加益智仁、覆盆子。
腎陰陽俱虛型: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錯雜並見,時兒見惡寒,時兒烘熱汗出,頭暈耳鳴,腰膝乏力,舌苔薄,脈細。治則:補腎扶陽,益養沖任佐以溫中健脾,方藥: 二仙湯合二至丸加減。如腎虛腰痛耳鳴、潮熱加山茱萸、熟地黃。
氣滯血瘀型:臨床表現為心煩易怒,胸脅脹痛,或全身刺痛,潮熱汗出,心悸失眠,惡夢,頭痛頭暈,焦慮抑鬱,記憶力減退,舌青紫或尖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怒張。治以活血化瘀,除煩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湯、少腹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加減。心悸失眠,多夢加夜交藤、合歡花、生龍骨、生牡蠣;氣滯加木香、青皮、陳皮、枳實;血瘀加血竭、三七、益母草。
痰濕內阻型:臨床表現為頭暈頭重如裹,面部虛浮,身腫或四肢浮腫,汗出潮熱,心悸胃口不佳胸悶,坐臥不寧,虛煩不眠,大便溏薄,驚悸多夢,舌質胖大,苔厚膩或濕滑,脈沉緩遲。治以祛濕化痰,健脾和胃,方用溫膽湯加減或參苓白朮散、蒼附導痰湯。胸悶痰多加葶藶子、全瓜蔞、薤白、橘皮。
參考文獻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
2271.
2.葛秦生,韓美玲:臨床生殖內分泌學→女性與男性。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1. 321.
3.羅元愷:中醫婦科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87.
4.司徒儀,楊家林:婦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北京:人民衛
生出版社, 2000.176.
5.賴遠征,馮冰虹,劉美珍等:補腎活血方對更年期大鼠性
激素的影響。遼寧中醫雜誌,2004,31(1) :78.
1. 肖煒,鄧虹珠,馬雲等:益婦寧軟膠囊治療更年期症
候群的實驗研究。中國中藥雜誌,2003,28(3) :253.
6.王濱,劉宏豔,王紅等:更年樂對更年期症候群網路
機制影響的實驗研究。江蘇中醫藥,2002,23(10) :56.
7.黎烈榮,譚異倫,潭宮萍。更年安怡片治療更年期症候群
的臨床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9,19(4) : 235.
8.任光友,張貴林,李 俊:更年靈對更年期症候群動物的
藥理作用研究。貴陽醫學院學報,2001,26(4): 68.
9.方肇勤,徐晶初,張伯訥:二仙湯及其拆方對老齡大鼠
血漿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影響。中醫藥學報,1992,7(5) :280.
10.廖柏松,胡燕,鞠躬等:二仙湯對18月齡雌性大鼠下
視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的調節。山東中醫學院學報, 1996, 20( 6) : 396.
11.連小嬡,張均田:重複應激造成小鼠性行為缺損。中國
藥理學通報,1998,14( 3) : 273.
12.胡隨瑜,尤勁松,向群輝等:貞地顆粒對更年期陰虛內
熱證模型大鼠的影響。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000,11(3) :143.
13.王濱,劉宏豔,王紅等:中藥複方更年樂對更年期
大鼠單安類神經遞質的影響。天津中醫藥, 2003,
20(2) :27.
14.王大增,朱燕清,李燕萍等:更年舒治療婦女更年期症
候群的臨床與實驗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4,14(7) : 396.
15.袁新初,張瑞蓮:當歸注射液對更年期大鼠超氧化物歧
化酶和脂質過氧化物的影響。中草藥, 2001, 32( 9) :
822.
16.費震宇,張新民,王文健等:補腎中藥骨密片防治繼發
性骨質疏鬆症的實驗研究。中國骨質疏鬆雜誌,2000,6(3) : 5.
17.雷娓娓,黃真炎,鄭高飛等:腎虛、脾虛造型動物免疫、
內分泌器官的超微結構的比較研究。中藥新藥與臨床藥
理,1999,10(4) :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