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症候群的中醫辨證與治療體會
吳龍源 醫師
更年期症候群是婦女絕經前後因卵巢功能衰退、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所引起的,以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徵候群。臨床表現除月經異常外,尚有錯綜複雜的其他症狀,一法一方難以周全。作者根據臨床病例特徵,分型辨證論治,療效甚佳。
一、肝氣抑鬱型
蔡女士,51 歲,196 年06 月xx 日來診。主訴近半年來,月經週期不准,經量或多或少,乳房脹痛。情緒低落,常無事生悲,憂慮不安及喜嘆氣,不能自已。其夫補充說:幾月來默默無語,常流露出悲觀厭世,欲尋短見的想法。診其舌質淡紅、苔薄膩、脈弦細。證屬肝氣虛,疏泄不達,方用甘麥大棗湯合柴胡疏肝散加減, 藥用淮小麥五錢 ,合歡皮四錢 ,香附、郁金、當歸、金桔葉各三錢,吳茱萸、薄荷各一錢,青皮、陳皮、川芎、柴胡、甘草(炙) 各二錢 ,大棗6 枚。經治療近二個月,患者複又充滿活力,用加味逍遙散鞏固治療。一年後隨訪一切正常。
按肝主疏泄,體陰而用陽。斷經之年,精血漸虧,肝陰不充,肝陽不足,疏泄不達則抑鬱內生。治應以補肝之體,助肝之用。甘潤之劑補肝體之不足,辛散之品助肝氣疏泄,於是肝氣疏暢條達,抑鬱消散。
二、陰虛內熱型
秦女士,47歲,96年2 月xx 日初診。近三個月月經提前,嚴重者則一月來二次月事,月經量多,色鮮質稠伴頭暈面部烘熱,心煩眠少,口眼乾澀,有時覺雙踝處蒸熱。形體瘦面色紅,言語聲高速快,舌質紅苔少,脈細。四診合參,辨證為陰虛內熱。治以杞菊地黃丸加女貞子、墨旱蓮、黃芩、麥冬各三錢,地骨皮、龜板各五錢,山梔二錢。煎服一個月餘,症狀明顯改善,繼采原法治療。後改服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類等鞏固療效半年,月經週期基本正常,月經量減少,其他症狀不明顯。
按:婦女以血為本。一生操勞,經孕胎產,耗傷陰血,更年期屆,肝腎陰血不足,陰虛陽亢,虛熱由生,治當養陰填精固其本,涼血清熱治其標。標本同治,諸症理應消退。
三、營衛失調型
蕭某,50 歲, 96 年8 月2x 日診。主訴:一年多來月經衍期或數月來一次月經,經量少色淡。無痛苦,但近來常乍寒乍熱,忽而面紅目赤,口中如蒸,心中動悸,長自汗出,或汗退惡寒,骨蒸肢涼交替,日發數十回。諸醫有從表證論治,有從內熱論治皆未奏效。脈濡。試以中庸之道,調和營衛之法著手,選二仙湯、桂枝湯隨症化裁:白芍、龍骨、牡蠣各五錢 ,麥冬四錢,仙茅、淫羊藿、當歸、五味子各三錢 ,知母、黃柏、桂枝、甘草各二錢 ,大棗6 枚。服用20 餘劑後,症狀有所緩解,發作次數明顯減少。遂遵守上法,稍事調整藥物進一步治療,二個月後症狀基本消失,改服滋陰降火湯加旱蓮草及女貞子半年。時過二年,得知未再復發。
按:肝主藏血,又主疏泄。營衛一為表,一為裡,一為肝陰所主,一為肝氣所統,兩相失調則陰陽無序,營衛違常則出現上述看似矛盾的症狀。唯有燮理陰陽,調和營衛,才能不致顧此失彼。
四、 脾腎陽虛型
邱某,48 歲, 95 年12 月xx日來診。病者平素體胃腸不健,常有食慾不振、腹脹、大便溏薄症狀。二月前漸見下肢浮腫,全身疲乏、腰酸,四肢不溫、性欲淡漠,月經數月一行,月經量少色淡。舌質嫩,苔薄膩,脈細弱,辨為脾腎陽虛。
治以溫腎暖脾之劑,藥用淮山藥、茯苓、黃芪各五錢 ,菟絲子、白朮各四錢,補骨脂、仙靈脾、杜仲各三錢,炮附片、乾薑、肉桂、砂仁、甘草各二錢。經治三周,諸症皆減輕,繼以附子理中丸調治而愈,半年後月經漸停。
按:腎為先天之本,七七腎氣衰,陽氣不振,加之素體中虛,脾土不燠,氣血生化乏源,從而出現一派脾腎虛寒症狀。溫腎益脾,火旺土暖,生機復興,病當可痊。停經為人體自我調適的生理變化,不必強求。
五、體會
婦女更年期間沖任虛寒,陰陽失調,因個體差異而表現各異,但涉及臟腑多為肝腎,累及心脾,病變性質為虛實夾雜,以虛為主,病理因素為氣血陰陽失調。故治療中當根據個體特點,靈活辨證施治。然治療原則離不開調陰陽,即所謂「陰平陽秘,以平為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