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常用治法--通經止痛
吳龍源 醫師
痛經的治療,臨床多從辨證分型論治,發在經前、經期的疼痛多實多瘀,治宜行氣活血,通經止痛。痛在經後多虛或虛中挾實,治宜調補氣血沖任,以補為通。
根據筆者對82 例痛經病人的觀察,實型痛經占92.7%,虛型痛經占7.3%。
實型痛經中氣滯血瘀型較寒凝血瘀多見;
虛型疼經中肝腎虧損型較氣血虛弱型為多。
在用藥上,氣滯血瘀型常以膈下逐瘀湯加青藤香、雞血藤、柴胡、通草。
氣鬱化熱者加梔子、夏枯草;
血瘀痛甚者加丹參、乳沒。
寒凝血瘀型常用溫經湯、當歸四逆湯加延胡索、小茴香、青藤香、烏藥。
噁心嘔吐者加姜半夏、吳萸、蘇梗;
寒凝氣閉、痛甚而厥者加附片、桂枝。
肝腎虧損型痛經用益腎調經湯加丹參。
氣血虛弱型痛經用十全大補湯加雞血藤、青藤香。
在治療步驟上,尤須注重經前用藥,待瘀滯已成,疼痛既發,則治療效果差。同時避免各種致病因素,如注意經期保健,養成健康的心理等以防患於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