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migraine)的診斷與中醫治療
吳龍源 醫師
偏頭痛(migraine) 是反復發作的一側或雙側博動性頭痛。其患病率為15 %~25 %(1),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3 倍(2) 。其特徵是出現間歇性劇烈頭痛發作和自律性神經症狀,重者影響個體的生活品質和工作能力。但病因不清,可能和遺傳、內分泌與代謝有關。發病機制中涉及到血管、神經和多種生化因子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3)。
偏頭痛的發病機理不完全清楚。血管學說認為,頭痛由於血管舒張和感覺神經未梢的機械性刺激所導致的(4) ;神經功能異常學說認為三叉神經—血管系統的啟動,多種神經肽增加了硬腦膜對血漿蛋白的通透性並引起血管舒張,導致神經源性炎症和疼痛(5) ;神經遞質說認為5-羥色胺(5-HT) 這種強效的血管收縮因數在偏頭痛的機制中起重要作用(6.7) 。由於發病機理不同導致了臨床症狀的多樣性。
偏頭痛是一類有家庭發病傾向的週期性發作疾病。臨床表現為陣發性反復發生的偏側或雙側搏動性頭痛。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偏頭痛的患病率為985.2/ 萬,以女性患者為多,西醫對偏頭痛的病理病機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多認為是原發性顱內血管運動和神經功能調節失常引起的,是一種常見、多發的慢性疑難病症。西醫臨床一般採取對症治療,以鎮痛療法為主,收效平平,且無法治癒。中醫對偏頭痛的治療有其獨到之處,應用中藥既可治癒慢性偏頭痛,又無服解熱鎮痛藥的毒副作用。
病因病機
偏頭痛是一種由於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引起的發作性頭痛,屬中醫學“頭痛”、“偏頭風”等範疇。臨床以反復發作性頭痛為特徵,大部分每次發作均在同一側,也有左右交替發作者。本病女性多見,常於青春期前後發病,大多數患者有偏頭痛家族史。中醫學認為偏頭痛主要由於先天稟賦不足,複因風寒外襲,過食肥甘厚味,長期情志不舒,致使經絡痹阻,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于頭部而成。以反復發作、或左或右、來去突然的劇烈頭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總結起來偏頭痛病因病機總為風邪入侵、痰濁中阻、肝鬱氣滯和血瘀絡痹所致,大部分患者為多種病機複合而致。
臨床表現
國際頭痛協會(1988) 分類,主要臨床類型及臨床表現(8)
有先兆的偏頭痛(典型偏頭痛)
①前驅期:精神症狀—抑鬱、欣快、不安和倦睡等;神經症狀—畏光、畏聲、嗅覺過敏等,以及厭食、腹瀉、口渴等,出現在發作前數小時至數日,有前驅症狀者約占60 %。
②先兆期:視覺先兆—閃光、暗點、視野缺損、視物變形和物體顏色改變等;軀體感覺性先兆—一側肢體或(和) 面部麻木、感覺異常等;運動障礙性先兆較少。先兆症狀可持續數分鐘至一小時。
③頭痛期:多為一側眶後或額顳部搏動性頭痛或鑽痛,可擴展至一側頭部或全頭部。頭痛持續4~72 小時 ,兒童持續2~8 小時;常伴有噁心、嘔吐、畏光、畏聲、顳動靜脈突出等症狀。頭痛可因活動或搖動頭頸部而加重,睡眠後減輕。
④頭痛後期:頭痛消退後常有疲勞、倦怠、煩躁、注意力不集中、不愉快感等症狀。
無先兆的偏頭痛(普通型偏頭痛)
約占偏頭痛病人的80 %。前驅症狀不明顯,先兆可表現短暫而輕微的視物模糊。頭痛多呈搏動性,發病時為一側,也可波及對側或雙側交替發作。
特殊類型的偏頭痛
肌麻痹型偏頭痛 多有無先兆性偏頭痛病史,反復發作後出現頭痛側腦神經麻痹,動眼神經最常受累,部分病例同時累及滑車和外展神經,出現眼球運動障礙,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周不等。多次發作後癱瘓可能持久不愈。
②偏癱型偏頭痛 多在兒童期發病,成年期停止。偏癱可為偏頭痛的先兆症狀,可伴有偏側麻木、失語,亦可單獨發生,偏頭痛消退後偏癱可持續10 min 至數周不等。可分兩型:家族型多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基因定位於19 號染色體[2 ] ;散發型可表現為典型、普通型和偏癱型偏頭痛的交替發作。
③基底型偏頭痛 又稱基底動脈型偏頭痛。兒童和青春期女性發病較多;先兆症狀多為視覺症狀如閃光、暗點、視物模糊、黑蒙、視野缺損等,腦幹症狀如眩暈、複視、眼球震顫、耳鳴、構音障礙、雙側肢體麻木及無力、共濟失調等,亦可出現意識模糊和跌倒發作。先兆症狀多持續20~30 min ,然後出現枕頸部疼痛,常伴有噁心和嘔吐。
④晚髮型偏頭痛 45 歲以後發病,出現反復發作的偏癱、麻木、失語或構音障礙等,每次的神經缺失症狀基本相同,持續1 min 至72 h ,並伴有頭痛發作。
⑤兒童偏頭痛 見於兒童,反復發作的眩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週期性嘔吐,肢體或(和) 關節疼痛,以及情緒不穩、夢樣狀態等,可無頭痛或與頭痛發作交替出現。也可呈發作性眩暈,陣發性失平衡,隨後出現頭痛(8) 。
⑥偏頭痛與腦梗死 Fisher CM(9)已證實某些老年人發生的腦梗死起源於偏頭痛。
診斷
國際頭痛協會(1988) 診斷標準
無先兆偏頭痛診斷標準
符合下述2~4 項,發作5 次以上。
A 每次發作持續4~72 h(不治療) 。
B 有以下特徵(至少2 項) : ①單側性; ②搏動性; ③活動被抑制; ④活動後頭痛加重。
C 發作期間有下列之一: ①噁心和嘔吐; ②畏光和畏聲。
D 無其他類似疾病: ①病史和軀體其他方面正常; ②無其他已知類似疾病。
有先兆偏頭痛診斷標準
符合下述2 項,發作至少2 次。
A 有以下特徵(至少3 項) : ①局限性腦皮質或(和) 腦幹功能障礙先兆症狀; ②先兆症狀逐漸發展,持續4 min 以上;
③先兆症狀持續時間< 60 min ; ④先兆症狀與頭痛發作無間歇期。
B 有以下特徵(1 項以上) : ①病史和體格檢查無器質性疾病; ②病史和體格檢查提示有器質性疾病,但實驗室檢查已排除; ③有器質性疾病,但偏頭痛初次發作與該疾病無密切關係。
辨證論治
中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內傷七情,臟腑功能失調,外
邪侵襲即可引起頭痛。慢性頭痛,起病緩而反復發作,纏綿日久產生「久病必瘀」,「久病入絡」等病理改變。腦為精明之府,血液運行不暢,阻於腦府,閉塞腦脈,導致神機失暢,絡道不通而出現頭痛等臨床表現。偏頭痛的中醫治則,宜從「通」字著眼,所謂「不通則痛」、「通則不痛」者。不論是理氣、活血、散寒、泄熱,均宜加用通絡止痛之品,方選驗方散偏湯加減,散偏湯由川芎、白芷、細辛、白芥子、柴胡、甘草組成,方中川芎味辛性溫,祛風散寒止痛,且又辛香走竄,可上通巔頂,下達氣海,祛風散寒化瘀,集諸功於一身,量大力猛,止痛迅速。白芷、細辛辛散上行,祛風散寒,可加強川芎疏散之力,兼有調氣之妙,為輔藥。柴胡引藥入于少陽,且可載藥升浮,直達頭面> 白芥子引藥深入,直達病所,又有緩急止痛之長,皆為佐藥。全方使之甘草緩解急迫,調和諸藥。諸藥合用,於疏散風寒之中兼有祛痰通絡、疏達氣血之功,又寓祛痰通竅之力。臨床上還要區分輕重緩急,分期論治。
一般偏頭痛的發作期以肝風夾痰、瘀阻腦絡為主要病機,治療上應平肝息風,兼以化痰活血通絡,常用藥物有天麻、鉤藤、生石決明、夏枯草、赤芍、川牛膝、全蠍等。緩解期則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為主,可選用半夏、白術、茯苓、陳皮等。婦女月經前期易發作偏頭痛者,多以疏肝解鬱為主治療;月經後期易伴發偏頭痛者則以養血活血
為主治療。遣方用法上還應考慮病症分佈,應用引經藥,太陽用羌活;厥陰用槁本、吳茱萸;陽明用白芷;少陽用柴胡,劑量不宜過大。
典型病例
患某,女性,24 歲,98 年8 月x日初診。偏頭痛5年,在多家醫院治療皆效果不佳。最近偏頭痛發作頻繁,呈發作性搏動錐鑽樣痛,偏於以額顳少陽為主,1 周發作2-3 次。症見睡眠差,發作時可伴噁心嘔吐,面色蒼白,食欲減退,舌淡紅邊有瘀點苔薄白,脈弦緩澀。診斷為偏頭痛。證屬肝風夾痰,瘀阻腦絡。治以平肝息風,化痰活血通絡。處方以自擬偏頭痛方湯: 川芎二錢,柴胡三錢,白芍四錢,白芥子三錢,白芷三錢,甘草二錢,天麻三錢,鉤藤五錢,川牛膝三錢 連服五劑。
98年8 月#2x日二 診:患者頭痛緩減,睡眠改善,食欲增加,診其舌淡紅邊有瘀點,苔薄白脈緩略弦澀。上方加川芎三錢,赤芍四錢全蠍一錢半,繼服五劑。
98 年9月x日三診,患者自述頭痛基本痊癒,但有頭暈、乏力、多
夢、思維不能集中等症,加紅參三錢、茯苓四錢,白朮五錢,陳皮二錢,繼服30劑以善後。隨訪一年,未再復發。
參考文獻
1.Silberetein SD , Saper JR. Migraine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 . In :Dalessio DJ , Silberstein SD , eds. Wolffs Headache
and Other Head Pain[M] . 6 th ed.New York ,NY:Oxford U2
niversity Press :1993. 96~170
2.Alldredge BK. Headache[A] . In :young LY,Koda-Kimble M-A , eds. Applied
Therapeutics : 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 [M] . 6th ed. Vancouver , WA:
Applied Therapeutics ,Inc :1995. 50.
3.Beckett BE. Headache disorders [A] . In :Dipiro JT, Talbert RL ,Yee
GC ,et al. Pharmacotherapy :A ,Pathophysiologic Approach[M] . 3rd ed.
Stamford. CT:Appleton &Lange :1997.1279~12911
4.Moskowitz MA. Basic mechanisms in vascular headache [J ] .Nenrol Chin ,
1990 ,8 :801~8151
5.Weleh KMA ,D’Andrea G, Tepiey N ,et al. The concept of migraine as
a state of central neuronal hyperecitability [J ] .Neurol Clin , 1990 ,8 :817~8281
6.Silberstein SD. The pharmacology of rgota2mine and mine and
dihydroergotamine[J ] . Headache ,1997 ,37 :s15~s25
7.Lipton RB ,Stewort WF ,Von Korff M. Burden of migraine :societal costs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J ] . Neurology ,1997 ,48 (suppl 3) :S4
~9.
8.邊連防:偏頭痛的診斷及治療。現代醫院 2004 4(5):10-13
9.Capobianco DJ ,Cheshire WP ,Campbell J K. An overview of the diagnosis
and 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migraine [J] .Mayo Clin Proc ,1996 ,71 :1055~1066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