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預防
吳龍源 醫師
手足口病(HFMD) 1958 年首先由Robinson 報導,是嬰
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此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其中柯薩奇病毒A16 型是最常見的一種,此外柯薩奇病毒A 的其他株或腸道病毒EV 71 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以手足、口腔和臀部等部位出現皰疹或破潰成潰瘍為特徵,可通過口、手、空氣飛沫、污染的水源等多種途徑傳播。病情輕而短,部分可引起發熱,重者不及時治療可併發腦炎、肺炎、心肌炎等重要器官損害。中醫臨床上將這類病症歸於「濕熱」及「疫毒」方面,屬於溫病的領域,是一類具有高傳染力及傳播性非長高,發病迅速的一類疾病。近些年來在世界各國廣為流行,全年均可有發病,但3月份至11月份多見,6月份至8月份為高峰期; 這種病傳播速度極快, 傳播範圍極廣; 從感染到出現症狀即潛伏期通常是3天~ 6天。
預防方面
1.平時做好環境和個人衛生,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居室整
潔衛生,講究衛生,飯前便後注意洗手,不吃生冷、品質不好的食品,不喝生水,生食瓜果要洗淨、削皮,消毒餐具、玩具等用品,預防病從口入。
2.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而降代抵抗力。
3.在該病流行期間,口服中藥板藍根沖劑預防,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少被感染機會。
4接觸患者,可經由注射丙種球蛋白提高防護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