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辨證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的初步探討
吳龍源 醫師
由於身體內對某種物質過敏而引起的鼻炎稱做過敏性鼻炎,並可以引起鼻塞、鼻癢、打噴嚏和流清涕等一系列過敏性症狀。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至少影響全球10%~25%的人口,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過敏性鼻炎的常見症狀還有:眼睛發紅發癢及流淚、耳悶、嗅覺下降或者消失、頭昏、頭痛等,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日常工作及學習。瞭解過敏性鼻炎的發病原因並進行合理的預防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過敏性鼻炎的發生或減輕發作的程度。我自2008年5月~2009年11月在門診運用中醫辨證治療過敏性鼻炎患兒87例,初步結果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過敏性鼻炎診斷標準。87例患兒中,男50例,女37例; 最小年齡為5歲,最大年齡為15歲; 病程最短的為六個月,最長的為八年。治療前有27例曾經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
辨證分型及治療方法
1.風寒滯肺型 (22例)
見於過敏性鼻炎初期階段,表現為鼻塞遇冷加重,打噴嚏,鼻涕清稀,量多,頭昏頭痛。檢查鼻黏膜充血,腫脹,雙鼻下甲腫大,舌淡紅,苔薄白
,脈浮緊。治以疏風散寒,宣通鼻竅為主。方用荊防敗毒散加減。藥物: 荊芥二錢,防風二錢,羌活一錢,前胡二錢,枳殼三錢,鵝不食草三錢,蒼耳子三錢,辛夷二錢,白芷二錢,甘草一錢,薑一錢半,紅棗三粒。每日一 劑,水煎服,14天一個療程,治療四個療程。
2.痰飲蘊肺型 (27例)
多見伴有哮喘的患兒,面色蒼白,形體肥胖,動則氣喘,喉間有痰鳴音,鼻塞,張口呼吸,噴嚏不多,鼻流清涕,時流濁涕。檢查鼻黏膜蒼白,水腫,雙下鼻甲腫脹。鼻道內有大量分泌物,舌淡胖,苔白膩, 脈沉。治以溫化痰飲, 宣肺肅降為主。方用苓桂朮甘湯合蘇子降氣湯加減。藥物: 蘇子三錢,桔梗二錢,茯苓三錢,厚樸二錢,桂枝三錢,白朮三錢,當歸二錢錢,貝母三錢,冬瓜子三錢,蒼耳子三錢,射干三錢,辛夷三錢。每日一劑,水煎服,14天一個療程,治療四個療程。
3.脾腎虧虛型 (22例)
見於鼻病屢次發作者,鼻塞為間歇性,時通時塞,晨起鼻癢,噴嚏陣作,鼻涕色白而稀、量多,遇寒加重,平時神疲乏力,胸悶氣短,食欲減退,寐少易醒,舌淡紅,苔薄,脈細弱。檢查雙下鼻甲蒼白腫大, 阻塞鼻腔。治療以益氣健脾,補腎通竅為主。方用青娥丸合六君子湯加減。藥物: 炙黃芪三錢,黨參三錢,白朮三錢,法半夏二錢,補骨脂三錢,杜仲三錢,訶子肉三錢,蒼耳子三錢,辛夷二錢。每日一劑,水煎服,14天一個療程,治療四 個療程。
4.氣滯血瘀型 (16例)
見於常年型過敏性鼻炎,持續性鼻塞,打噴嚏反而少,鼻涕粘稠色白, 偶有血絲,嗅覺遲鈍,表情呆滯,頭昏耳鳴,記憶力減退。檢查雙下鼻甲腫大呈紫暗色。治療以活血化瘀,通絡利竅為主。方用通竅活血湯合蒼耳子散加減。藥物:當歸三錢,川芎二錢,桃仁三錢,紅花三錢,蒼耳子三錢,辛夷二錢,白芷二錢,桂枝三錢,細辛一錢,炙甘草二錢,丹參三錢,香附三錢。每日一劑,水煎服,14 天一個療程,治療四個療程。
療效觀察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有關過敏性鼻炎的療效標準進行評定。治癒: 症狀、體征消失,三個月以上無複發;好轉: 發作時症狀體征減輕,發作次數減少;無效: 症狀體征無明顯改善。
治療結果
87例患兒均治療四個療程,治癒37 例,好轉29例,無效21例,總有效率75.86 %。四組證型療效比較見表一。
典型病例
蕭×,男,7歲。患鼻病三年,鼻癢眼癢,經常擠眼揉鼻,噴嚏連連,清涕頻流,吹風或遇灰塵時尤甚,面色蒼白少華,納穀不香,夜寐易醒,神倦乏力,舌淡紅,苔薄白膩,脈細。檢查: 鼻雙下鼻甲黏膜蒼白,水腫,雙鼻道有分泌物。證屬痰濕蘊肺,肺脾失調。治以宣肺化痰,健脾通竅為主。方選苓桂朮甘湯合六君子湯加減。藥物: 黨參三錢,防風二錢,桂枝三錢,茯苓三錢,白朮三錢,白芷二錢, 蒼耳子三錢,法夏二錢,蘇子二錢,厚樸一錢。服藥14 劑,鼻癢眼癢減輕,噴嚏減少,清涕仍多。原方加桔梗二錢、枳殼三錢、貝母三錢,繼服14劑,鼻病症狀明顯減輕,患兒精神好轉,納穀知香。原方繼以調理,服藥半個月後病癒。
討 論
小兒過敏性鼻炎歷代中醫書籍中未有論述, 但本病近10 年來臨床較為多見,而且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其發病原因比較複雜,有環境因素、氣候因素,亦摻有體質因素。因其容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 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我們根據臨床症狀認為: 小兒過敏性鼻炎亦屬中國醫學之「鼻鼽」範疇,《論治要訣》云: 「諸陽皆上於頭面部,陽氣虛者可形成鼻鼽。」這說明陽氣虛是本病的主要發病機制。小兒臟腑嬌嫩,為稚陽之體,形氣未充,常常衛陽不足, 營氣虛弱,固護無力,一旦外邪侵襲,即可造成陽氣虧損,因而治療時抓住這一關鍵問題,將維護陽氣,補益陽氣貫徹始終。本組病例中痰飲蘊肺患兒雖然病情較重,但在治療時溫陽化痰並重,採用溫化痰飲,健脾化痰,宣肺化痰的方法,以蘇子、法夏、冬瓜子、大貝母、桂枝通陽化氣,溫化痰飲; 黨參、白朮、厚樸健脾燥濕,從而明顯減輕患兒臨床症狀,提高了治癒率。對於病程相對較短,表現為風寒滯肺的患兒,以祛寒為主,藥用荊芥、防風、羌活疏風散寒。蒼耳子、白芷、辛夷宣通鼻竅,使寒邪散去,陽氣始能得以舒展,鼻病症狀亦明顯緩解。臨床上雖有風寒滯肺、痰飲蘊肺、脾腎虧虛、氣滯血瘀分型之說,但小兒患病「易虛易實」,變化迅速,常常夾雜為病,實際臨證時單純的證型較少,各種證型之間有時可以相互轉化,我們在臨證時,根據患兒發病的特點,鼻病症狀與全身情況相結合,隨症用藥,靈活加減,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表一四組證型療效之比較
-----------------------------------------------------------
證型 例數 治愈 好轉 無效
-----------------------------------------------------------
風寒滯肺型 22 10 8 4
-----------------------------------------------------------
痰飲蘊肺型 27 14 8 5
-----------------------------------------------------------
脾腎虧虛型 22 8 7 7
----------------------------------------------------------
氣滯血瘀型 16 5 6 5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