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胃食道逆流
吳龍源 醫師
隨著人們的飲食西化及人口老化,消化道疾病,特別是反流性食道炎有增多的趨勢。反流性食道炎( reflux esophagitis、RE)是胃食道逆流病(GERD)中的食道疾病,系指由於胃和(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道,引起食道黏膜的炎症、糜爛、潰瘍和纖維化等病變,嚴重者可併發食道潰瘍或狹窄。臨床上多表現為燒心、胸痛、反酸、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反流性食道炎的發生與飲食不當及情緒變化關係非常密切。
消化疾病專家分析說,反流性食道炎的病理生理學原因為:
1.脂肪的攝入量過多,身體肥胖;
2.高齡、駝背、食道裂孔疝和黏膜抵抗性減弱;
3.食道下端括約肌鬆弛,而這與自律神經功能、胃泌素等內分泌物質及一氧化氮等在體內的狀態有關;
4.胃及十二指腸運動功能障礙;
5.幽門螺桿菌感染。
該病大多數緩慢發病,開始症狀不明顯,持續數月或多年才就診。突然發病者多與情緒緊張有關。主要症狀為吞咽困難、反胃和胸痛。
一、吞咽困難是本病最早出現的症狀,誘發因素為情緒緊張、進食過快或冷、熱飲等。患者常感進食後胸骨下部有食物黏附感或阻塞感,可持續多年不被患者注意。疾病進一步發展,患者感覺食物不能咽下,並阻塞在胸骨下端部位。病人常常設法解除吞咽困難如大量飲水,或改站立位, 進餐時不斷用力咽空氣、深呼吸。
二、反胃,夜間反流大約有50%~90%的患者發生反胃,較咽下困難發生晚些。隨著疾病進展,吞咽困難加重,食管進一步擴張,在進餐中或餐後出現反胃現象, 開始多為當餐或當日進食的食物,常混有大量唾液和黏液樣分泌物。疾病晚期,由於食道高度擴張,容量增加,可滯留更多的食物,反胃次數相對減少,返出的內容物甚至是2~3 天以前進食的已腐爛變質的食物,帶有臭味。夜間入睡後也常有食管內容物返出, 稱夜間反流。
三、胸部疼痛反流性食道炎引起的胸痛稱非心原性胸痛,發生率為13%~90%。位於胸骨後、劍突下或胸骨下端,可放射至肩、頸部或心前區。疼痛性質不一,針刺樣或灼燒樣痛,隱痛或劇烈的壓擠樣痛。大多數發生在進食時,也可自發性疼痛,口服硝酸甘油可緩解,與心絞痛發作相似,兩者應當慎重鑒別。
反流性食道炎的防治措施
→定時進餐每日3 餐應固定時間進食。不宜太晚進食夜餐,進餐後至少3 小時方能上床睡覺。控制飲食儘量少吃含有脂肪、巧克力等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有損於食道下端括約肌的功能。例如,脂肪可促進胰泌素和膽囊收縮素的釋放,從而導致食道下端括約肌壓力的減低。檸檬汁、番茄汁等酸性飲料也可加重胃部灼熱感,而且對食管黏膜上皮有一定的損傷作用。
→減輕體重身體過於肥胖者,由於腹腔內壓力增加,易導致食物逆向流動。因此,肥胖者應設法減輕體重,避免彎腰、下蹲等增加腹內壓力的運動。抬高床頭最近有醫學家採用pH 監測技術,發現抬高床頭可明顯減少食道內的酸接觸,但至少抬高15釐米,單純增高枕頭的高度反而會加重反流的症狀。有人認為,抬高床頭最好使用木板,也可在彈簧床上加墊泡沫橡膠制的三角形支撐物。
→慎用藥物:很多研究顯示,不少藥物可降低食管下端括約肌的壓力,導致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損害。這些藥物主要包括茶鹼、異丙基腎上腺素、多巴胺、度冷丁、安定等。
→戒煙限酒:吸煙能明顯降低食管下端括約肌的壓力。20多分鐘吸2 支煙可使食道下端括約肌的壓力降低50%。這種下降在吸煙開始2~3 分鐘即發生,而且吸完後其壓力仍在低水準。這可能與煙草中的尼古丁阻斷乙醯膽鹼能神經的控制機理有關。酒精、咖啡、濃茶等對反流性食管炎無益,應避免或減少飲用。
→內科治療:輕症病例注意調整飲食習慣,少量多餐,細嚼慢嚥,進軟質食物為宜。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胃動力藥物,應用抗酸或抑酸藥物。晚期患者,由於食道高度擴張瀦留物較多時,可禁食或抽吸使食管排空,通過靜脈輸液給予足夠的熱能和液體, 並注意糾正全身營養不良狀態。
中醫在治療反流性食道炎上具有一定的潛力和優勢,在改善症狀、抑制反流和促進食管黏膜修復、減少復發等方面均有優勢,但是對本病的認識還不夠具體,今後應以「氣機」為思路,進行中藥治療本病的機制研究,如柴胡、香附、佛手、郁金、陳皮等疏肝理氣解鬱中藥在臨床應用中被證實有確切療效,但開發利用仍缺乏廣度和深度,有待進一步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