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中醫對偏頭痛病因的認識

中醫對偏頭痛病因的認識
    吳龍源 醫師
偏頭痛是反復發作的一側搏動性頭痛是臨床常見的原發性頭痛僅次於緊張性頭痛。
偏頭痛的病因病機:歷代醫家對偏頭痛多未見專篇論述散見於頭痛的相關內容。
頭痛之病名源於《素問‧風論》,根據其病因而有: 腦風』、『首風』 之名認為其原因乃外在風邪寒氣犯於頭腦所致。
素問‧五藏生成》還提出:是以頭痛額疾下虛上實。』
仲景《傷寒論》六經條文中有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厥陰病頭痛。《東垣十書》指出外感與內傷均可引起頭痛據病因和症狀不同而有傷寒頭痛、濕熱頭痛、偏頭痛、真頭痛、氣虛頭痛、血虛頭痛、氣血俱虛頭痛、厥逆頭痛等還補充了太陰頭痛和少陰頭痛從而為頭痛分經用藥奠定了基礎。
朱丹溪認為頭痛多因痰與火。《丹溪心法‧頭痛》: 頭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頭痛加川芎陽明頭痛加白芷少陽頭痛加柴胡太陰頭痛加蒼朮少陰頭痛加細辛厥陰頭痛加吳茱萸。如肥人頭痛是濕痰宜半夏、蒼朮。如瘦人是熱宜酒制黃芩、防風。《普濟方》認為: 氣血俱虛風邪傷于陽經入於腦中是令人頭痛。』
張景岳指出診斷頭痛應辨別病程長短病位表裡邪正虛實並予以辨證治療。可見頭痛的病因不外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外感引起者多由起居不慎坐臥當風其感受外邪以風為主多挾雜寒、熱、濕邪。內傷所致者多與肝、脾、腎臟三臟有關。因於肝者一是肝陰不足或腎陰素虧肝陽失斂而上亢; 二是鬱怒而肝失疏泄鬱而化火日久肝陰被耗肝陽失斂而上亢。清竅受傷脈絡失養導致頭痛。因於脾者多因飲食所傷勞逸失度脾失健運痰濕內生致使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清竅痹阻痰痰相結腦失清陽、精血之充脈絡失養而成。或病後、產後失血之後營血虧虛腦髓失充脈絡失榮而成。因於腎者多因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或勞欲所傷陰精耗損或肝臟缺乏疏泄之力少陽生() 發之氣不能疏泄於中中焦呆滯化源不足或肝郁疏泄失司橫乘於中化源不足終致腦髓失養脈絡失榮而成。
中醫臨床上有很多的有效方藥,按法可概括為平肝熄風法、活血化瘀法、健脾化痰法、溫陽化濁法等。以平肝柔肝法來說:中醫常從肝來論治偏頭痛,肝血肝陰常不足,肝氣肝陽常有餘。從肝論治具體包括柔肝法、平肝法、疏肝法等。肝為風木之臟,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肝火上炎,肝風上擾,阻遏清陽,因此平肝柔肝是重要治法。平肝法:為多由情志失調,鬱而化火,肝風內動,或木火傷陰,腎水不足,肝陽上亢,作者認為血管性偏頭痛部分患者因長期外界暴熱的刺激,或因肝火旺盛陽熱亢逆於上擾動脈絡而致。據此病機結合病位在上以平肝通絡為主。柔肝法:偏頭痛多與『風』相關肝為風木之臟肝風內動清竅受傷而致偏頭痛。臨床上常常會應用柔肝法結合益氣養血法、活血法、通絡法來治療多種證型的偏頭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