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中醫藥對於慢性胃炎的治療經驗

中醫藥對於慢性胃炎的治療經驗
     吳龍源 醫師
在胃病的治療原則上,胃主受納以降為順不降則滯。因此通降是胃的生理特點。若通降失常則水反為濕穀反為滯形成氣滯、血瘀、濕阻、食積、火鬱等。所以說『壅滯』是胃的病理特點。治療上要著眼於『通降』即調氣血疏壅塞消鬱滯。不同的病因用不同的通降之法。如屬氣滯者用理氣通降法屬血瘀者用化瘀通降法屬熱鬱者用泄熱通降法屬陰虛者用養陰通降法屬胃寒者用散寒通降法。
作者認為胃病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常虛實夾雜寒熱並存深淺不一。因此治療上強調審證求因分辨標本虛實,掌臥主要症後互相兼顧不可顧此失彼以使邪去正複胃降脾升中土平安正氣恢復。
在治療上首先應探求病機脾胃虛弱為本邪氣干胃為標慢性胃炎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如胃脘部疼痛、脹滿、痞滿、痞塞、噯氣、嘈雜等等屬中醫胃痛、胃痞、嘈雜等範疇。引起胃痛的病因非常複雜有外感六淫亦有內傷七情及不節飲食等正如清代名醫邵新浦所勻: 胃者十二經脈之長其作痛之因甚多胃者匯也乃沖繁要道為患最易。古人據其病因而分有氣、血、冷、火、痰、食、蟲、悸、疰九種心痛(今之胃痛) 可見胃痛病因的複雜性。作者根據中醫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也就是當一個人自身免疫力夠的話就不容易受外來病菌傷害)的發病學原理及《金匱要略》 中 「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四季脾旺不受邪等理論認為慢性胃炎的病機特點是虛實夾雜脾胃虛弱為本邪氣干胃為標。脾胃虛弱多數為脾胃氣虛部分可伴陰血不足;邪氣包括六淫、肝膽氣火、不節飲食、痰飲、瘀血等。正如《雜病源流犀燭》:胃痛# 指出:胃痛邪干胃脘病也胃稟沖和之氣多氣多血壯者邪不能干虛則著而為病。強調在脾胃虛弱基礎上邪氣干胃才發病出現胃痛等。首先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失常氣血化生不足機體正氣虧虛抗病力低下外邪易乘虛入侵犯胃致脾胃功能失調氣機逆亂氣滯血瘀而出現胃脘部疼痛、脹滿、痞滿等症狀如《諸病源候論》云:此二脈(脾經胃經) 俱虛五邪所乘正氣與邪交爭在於經則胃脘急痛。其脾胃虛弱則土虛木乘易致肝胃不和與肝脾不和之證正如醫學正傳》所說:飲食失節勞役過度以致脾土虛乏肝木得以乘其土位而為胃脘當心而痛。 再次脾胃虛弱運化水谷和水濕功能失常水濕不從正化停而為痰為飲痰飲又進一步影響脾胃功能致使病情更複雜遷延不愈如葉天士所說:胃痛久而屢發必有凝痰聚瘀。由上述可知對慢性胃炎病機的高度概括是要言不繁切中要害在臨床上頗具指導意義。
在診法上應重視腧穴診察:慢性胃炎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多數患者有胃脘部局部不適症狀但也有不少患者無明顯胃脘部局部不適而表現為諸如咽喉部不適、頭暈、困乏、周身不適等這增資臨床診斷的難度致使臨床漏診不少。作者根據中醫『有諸內必形諸外』的診斷學原理結合針灸學中經絡腧穴有關理論認為中脘穴局部壓痛或壓之酸脹或捫及結節或局部皮色變化是診斷胃病的有力證據。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募穴是臟腑原氣輸注於胸腹的部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臟腑功能的變化尤其是在慢性疾病中與胃鏡檢查結果的符合率頗高尤其適用於無胃脘局部症狀患者的診斷。此外有時在足三里穴和胃俞穴局部亦出現上述變化但以中脘穴為多見。
注重飲食生活調養:作者長期臨床觀察到胃病的發病和療效與飲食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故在治療期間患者必須要注意飲食宜忌。宜一日多餐以粗米飯或是厚粥為主,若有胃酸過多者應以粗米飯為主,不可吃稀飯以免引發胃酸過多,配合富有營養、易於消化的食物如雞蛋、魚肉、瘦肉等特別提暢吃魚因其易於消化吸收而無傷胃之弊有渣之品最好去渣食用。忌食一切生冷瓜果、辛辣酸澀等有刺激性食物; 忌油炸肥膩、太硬的飯及其他堅硬難化之物;忌變質不潔之物。但也要防止另一傾向即患者因擔心藥物與食物相抵觸而盲目忌口致使營養不良抗病力低下不利於疾病恢復。此外患者應戒煙戒酒。平時生活要有規律睡眠充足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適當參與社交活動及適當運動儘量避免不良情緒刺激。平時應注意保暖尤要避免胃脘部受涼。如此配合藥物治療可提高療效。臨床上許多醫生和患者均只重視藥物而忽視飲食生活調養致使療效不明顯。
典型病例介紹
案一、蕭某40 ,銀行經理幹966 xx日初診。患者主訴胃脘部脹痛噯氣反復發作年以上。多次胃鏡檢查鏡下見胃粘膜花斑樣充血水腫多處粘液斑附著胃竇部多處糜爛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曾多處診治服用多種中西藥治療療效不佳。現主要症包括上腹部脹痛痞滿噯氣心煩易怒口苦食慾不振便不順暢舌質淡紅舌邊偏紅苔薄舌根部厚膩左手脈細弦右手脈沉而濡。脘腹部柔軟中脘穴有壓痛。四診合參證屬脾氣虛肝火犯胃。治以健脾和胃疏泄肝火。藥物:黨參五錢,白朮四錢茯苓、元胡、各四錢炙甘草二錢,梔子、川楝子、天麻、黃芩、天花粉、石斛各三錢。給予五帖,每天一帖水煎服加服六君子湯加黃芩左金丸天花粉等科學中藥3x14並囑注意飲食和調節情志。二週後複診時胃脘腹脹痛明顯減輕心煩口苦好轉。守上方七帖後及科學中藥柴胡舒肝散加石斛加四君子湯3X14,服藥後胃脘腹脹痛、心煩口苦基本消失。後用科學中藥香砂六君子湯加柴胡舒肝散加減調治四週複查胃鏡胃粘膜光呈橘紅色糜爛灶消失病癒至今未複發。
此病歷作者認為患者胃口不好大便不暢右脈沉濡是脾氣虛的表現; 脹痛噯氣心煩易怒口苦舌邊偏紅左脈弦是肝火旺的表現。辨證為脾氣虛肝火犯胃治以補脾胃瀉肝火。用四君子補益脾胃加延胡、梔子、川楝子、天麻以理氣清瀉肝火雞內金以消食藥證相符取效迅速。
案二、 32 教師970707日初診。患者無規律性胃脘脹滿隱痛四年。曾在多家醫院診治療效不滿意,二月前在西醫醫院經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幽門桿菌感染陽性HP (+) 。近日因情志不暢而致胃脘脹滿疼痛加重甚則兩脅脹痛伴噯氣善太息心煩,胃口很差,大便溏薄舌質淡紅苔薄白左關脈弦右脈細而浮。胃脘腹部軟中脘穴壓痛明顯且局部有條狀結節。四診合參證屬肝鬱脾虛肝胃不和。治法以疏肝健脾理氣和胃。給予方藥用六君子湯合四逆散加減:黨參八錢,白朮、茯苓、白芍四錢、枳殼三錢錢,柴胡、雞內金、陳皮各三錢 ,延三錢,炙甘草二錢。給予五帖每日一帖水煎服。7 15 日複診,胃脘腹脹痛已明顯減輕食浴增多。上方加香附三錢,再五帖,及柴胡舒肝散加六君子湯鬱金青皮等中藥粉3x14天,服藥後自覺症狀消失。囑注意飲食和保持心情舒暢並服用逍遙散加保和丸加味調理一個月。複查胃鏡胃粘膜光滑橘紅色未見潰瘍和糜爛H P (-)病癒。
此病歷中病者胃口差,大便溏薄右手脈細浮是脾氣虛的徵象;脹痛
連兩脅善太息噯氣左關弦是肝鬱氣滯犯胃的表現。辨證為肝鬱脾虛、肝胃不和治用六君子湯健脾益胃以扶正四逆散以疏肝理氣和胃,延胡索、陳皮加強理氣止痛功能雞內金以消食健胃。如此配合藥證相合標本同治故見效快療效鞏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