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中醫學上對於抑鬱症的病因病機認識

中醫學上對於抑鬱症的病因病機認識
吳龍源   醫師
抑鬱症屬情感性精神病,臨床症狀包情緒低落、思緒遲緩和精神運動性抑制嚴重時可終日不言不動但也有部分患者伴有嚴重的焦慮症狀出現自殺觀念及行為。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抑鬱症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各個年齡段呈現不同程度的抑鬱患者。如青少年抑鬱症、產後抑鬱症、更年期抑鬱症等這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危害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抑鬱症為多因素疾病與遺傳、神經介質及軀體、心理和環境等因素有關。多數學者認為抑鬱症的發生常與單胺物質代謝紊亂尤其是去甲腎上腺素、或五羥色胺的代謝紊亂密切相關;此外神經內分泌紊亂以及間腦功能紊亂對本病的發生有重要作用。不僅長期精神情志異常與抑鬱症有密切的因果關係而且濫用藥物等亦可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目前國內外對治療本症病程進展的方法和藥物都有了相當大的進展。結合現代醫學發掘中醫藥特色結合數年的中醫治療及證候研究對抑鬱症病因病機有了初步的認識。以下將從中醫學對抑鬱症的認識回顧基礎上進一步敘述對抑鬱症發生發展的認識。
歷代醫家對抑鬱症病因病機的認識
中醫學對抑鬱症的認識較早雖然未有專論但對本病的描述散見於郁證、百合病、臟躁、癲證等疾病中。歷代醫家從不同角度論述其對病因病機的認識。
早在《靈樞‧口問篇》就有「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素問‧調經論篇》云:「------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醫經溯洄集‧五鬱論》:「凡病之起也多由於郁鬱者滯而不通之意。」
景岳全書》云:「若憂鬱病者則屬大虛本無邪實」明確提出憂鬱病(即抑鬱症) 這一病名。
《丹溪心法》專立有《六鬱論》對病因病機分析甚詳:「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鬱。」認識到氣鬱在發病中的意義。
《脾胃論‧安養心神調治脾胃論》曰:「凡怒愁思恐懼皆損元氣夫陰火之熾盛由心生凝滯七情不安故也」;張景岳又有:「凡五氣之鬱則諸病皆有此因病而鬱也。至若情志之鬱則總由乎心此因鬱而病也」及「夫百病皆生於氣正以氣之為用無所不至一有不調則無所不病」的認識等。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多以情志不舒、氣機鬱滯為抑鬱症之因同時強調了氣血不和、陰虛火旺、心神失養在抑鬱症發病中的作用。這些認識至今看來仍符合臨床實際並為進一步探索抑鬱症發病機理提供理論依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