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中醫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

中醫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
      吳龍源 醫師
中醫學無骨質疏鬆症之病名。骨質疏鬆症臨床症狀及發病機制與骨痿等頗為相似屬中醫的痿證範疇。骨痿始見於《素問‧痿論》:骨主身之骨髓----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言之本在腎病在骨。《素問‧逆調論》曰:『腎不生則髓不能滿。』《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又說:『丈夫----七八肝氣衰(指男人56歲後)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李東垣曰:『大抵脾胃虛弱陽氣不能生長----則骨乏無力是為骨痿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也。』說明本病的發生和發展與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脾氣虧虛和肝血不足等有密切關係。
1.腎精虧虛論
腎藏精在體為骨生髓為先天之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腎生骨髓。』《素問‧痿論》云:『腎主身之骨髓。』腎主身之骨髓的功能實際上是腎精及腎氣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功能的具體表現。腎藏精精生髓髓居於骨中稱骨髓骨的生長發育賴於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營養故《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其充在骨』。只有腎精充足骨髓化生有源骨骼得到髓的滋才能堅固有力;若腎精不足骨髓化生無源不能營養骨骼便會出現骨軟無力易於骨折等骨質疏鬆症表現。
腎精虧虛者臨床上可見腰背疼痛腰膝酸軟受輕微外力或未覺察明顯外力即可出現胸、腰椎壓縮骨折。駝背彎腰身高變畏寒喜暖小便頻數且夜尿多。另外還會伴有手足心熱、咽乾口燥等。
2.脾氣虧虛論
脾主肉脾虛致骨痿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充養腎精。所謂『腎之合骨也其榮在發其主脾也。』(《素問·五藏生成篇》) 。若脾氣虛弱運化不力脾精不足則腎精乏源而致骨痿。脾氣虛中陽不振氣血不足津液不布肌肉消瘦倦怠乏力肢體痿弱不用則致骨痿。脾氣虧虛者臨床可見腰背疼痛肢體倦怠少脘脹形體虛腫肌肉消瘦面色萎黃或白少氣懶言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脈緩弱。
此外還有肝腎虧虛型、氣滯血瘀型、繼髮型等均應屬於虧
虛或衰弱的範疇。
中醫對骨質疏鬆症的防治
中醫認為本病起病隱襲發展緩慢多在中老年後發病。腎精虧虛脾腎氣虛為本瘀血阻絡為標是該病的成因。故有腎陰虛、腎陽虛、腎陰陽兩虛及脾虛。亦可挾寒挾濕挾熱挾瘀等。臨床上患者往往表現為全身骨節疼痛腰膝酸軟頭暈神疲體倦四肢乏力食少納差腹脹便溏少氣懶言脘腹不適或四肢關節變形活動不利日輕夜重面色晦滯口乾舌紅少苔或舌淡苔白脈細或沉細無力。治以補腎壯骨為主健脾益氣活血通絡為輔。
骨質疏鬆是緩慢的過程往往都在生活中不知不覺患病。中醫的『治未病』思想宣導的是未病先防。注重基礎措施調整生活方式如適當營養、戒煙、少飲酒、少喝咖啡和碳酸飲料、適當進行體力活動、經常曬太陽、補充適量的鈣和維生素D 等維持骨健康的基本補充劑、在日常活動中預防跌倒等。這些基礎措施非常重要能夠明顯減少或推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淺談中醫學的健康觀與疾病觀

      淺談中醫學的健康觀與疾病觀       吳龍源 醫師
『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是中醫對人體健康與疾病狀態的總體概括。中醫認為人類是宇宙萬物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自身的中和、平衡、協調人體必須與生存環境的宇宙萬物中和、平衡、協調人才是健康的這就是天人合一與人身一小天地的中醫世界觀。因此中醫對健康的觀念從來都是整體的、系統的、多元的、綜合的、平衡的觀點。其中陰陽、四時、臟腑、邪正幾個方面的動態演變決定了人體是健康抑或疾病。
先說陰陽它是太極學說演變出來的宇宙萬物本質演變的總綱。《內經》說:『生之本本於陰陽』。『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人與天地萬物皆有陰陽陰陽二者始終處於運動變化之中陰陽的消長盛衰決定著人的生老病死健康與疾病陰陽的中和、協調、平衡是人類健康的根本保障。中醫認為陰陽的消長盛衰處於動態的平衡就是健康的人亦稱『平人』。故《內經》說:『陰陽勻平----命曰平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反之如果陰陽的消長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和範圍致使陰陽的動態平衡遭受破壞呈現異常的病理狀態則發生疾病。故《內經》又說:『陽勝則陰病陰勝則陽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不勝其陽則脈流勞疾並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陰陽乖戾疾病乃起』。因此中醫防治疾病與保障健康的根本目標與總原則是調和陰陽即『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其次說四時(四季)。四時指人類生存的外環境氣象等因素。人與外界環境有著物質的同一性外界環境提供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健康的人必須『人與天地相應』。故《內經》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為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第三是臟腑。中醫認為人體生命活動以五臟為中心結合六腑、奇恒之腑、精氣、血液、津液、形體官竅通過經絡相互絡屬共同組成一個有機整體。這些臟腑經絡之間在生理上相互滋生、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協調統一以維持人的健康狀態。一旦臟腑之間的協調統一遭到破壞即形成疾病。
第四是邪正。中醫認為,『正氣』為『邪氣』是任何疾病過程中自始至終存在著的一對基本矛盾。他們之間的消長盛衰對於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起著極其重要的根本性作用。其中,『邪氣』(一切外源性或內源性致病因素的總稱)是發病的條件,『正氣』(正常人體調節、自穩、修復機能、內外環境的適應機能與抗病機能的概括)是發病的根據邪氣要通過正氣內虛才起作用。在健康與疾病之間中醫學特別強調正氣在維護人體健康中的重大作用故《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內外調和邪不能害』。『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張仲景也強調:『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可見中醫認為人體健康與疾病與否是以『正氣』是否內虛為前提的。

中醫對於過敏性鼻炎的治療

中醫對於過敏性鼻炎的治療
       吳龍源 醫師
過敏性鼻炎中醫稱為『鼻鼽』或『鼽嚏』。《內經·素問》曰:『鼽者鼻出清涕也鼻中因癢而氣噴作於聲也』。過敏性鼻炎為身體對某些過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現以鼻粘膜病變為主的一種異常反應主要症狀為發作性噴嚏、流鼻涕、鼻塞、鼻癢、眼睛癢等鼻腔檢查多見鼻粘膜蒼白水腫鼻甲腫大。
過敏性鼻炎患者易合併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性疾病
而且通常有家族史。過敏性鼻炎又可分為季節型和長年型兩種季節型過敏性鼻炎與花粉有很大關係長年型過敏性鼻炎則是由於對環境中之灰塵、動物皮屑、冷熱空氣、油漆味引起過敏少部份人對蛋、牛奶、魚等食物亦會過敏。有些人自認為感冒終年不斷其實很可能是過敏性鼻炎而非感冒。
西藥治療過敏性鼻炎主要就是抗過敏以及對症運用抗組胺藥物以及激素類藥物治療雖能控制症狀但服用後會出現嗜睡、困倦、口乾等副作用而且眾所周知激素副作用很多長期服用產生的副作用往往超過了疾病本身對人體的傷害。中醫經由整體觀念以及辨證論治治病求本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採用中藥以及針灸治療已經顯現其優勢。
中醫學認為肺為嬌臟外合皮毛。如果脾肺氣虛腠理疏鬆則易使風寒之邪外襲而發病。常見症狀為病初為陣發性鼻癢繼之連續噴嚏少則一次幾個多則幾十個急性發作時常有多量水樣鼻涕流出間歇性或持續性鼻塞還可出現暫時性嗅覺減退、頭痛、耳鳴、流淚等症狀。《臟象》曰『肺開竅於鼻肺屬金、腎屬水、金水同源』。肺氣虛弱易受風寒肺脾氣虛水氣泛鼻。腎者主水腎氣虧虛氣不歸元致噴嚏頻頻清涕不止治療多採用宣肺健脾補腎固表止汗之法其中益氣固表為基本治療方法。
按照中醫理論肺主皮毛開竅於鼻肺氣虛不能宣發衛氣則營衛不和機體衛外功能低下易致外邪侵襲。肺氣的充實有賴於脾臟化生水穀之氣以供養如果脾氣虛運化功能失常不能將精微物質(營養) 運送到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個器官則肺氣必弱鼻易受病。所以上述各型中均採用益氣固表之法。而根據現代藥理研究中藥黃芪、白朮、防風等均具抗組織胺作用能有效增強人體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調節人體免疫阻斷變態反應達到治癒本病。
此外如果配合針灸治療則效果更好以鄰近取穴與循經取穴相配合為原則以達到通調經氣宣通鼻竅的作用。主要穴位為風池、曲池、迎香、鼻通、列缺、夾鼻、合穀配穴為足三裡、肺俞、脾俞、腎俞。每次留針20分鐘 中間行針周為個療程。若採用耳針治療主要取穴為鼻、肺、腎上腺、內分泌、風溪、脾、腎、平喘鼻為相應部位取穴以促進鼻部的血液迴圈消除局部炎症水腫內分泌、腎上腺、風溪可抗過敏、增強機體免疫力肺益氣固表扶正以宣通鼻竅脾、腎健脾化痰以培土生金補腎固本提高抵抗外邪的力量。
此外加強鍛煉適當運動以增強體質儘量避開過敏源避免過食魚、蝦等物平時少食寒涼生冷之食物對避免發作也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淺談中藥穴位貼敷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作用機轉

淺談中藥穴位貼敷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作用機轉
吳龍源醫師
  近幾年來我們根據中醫的理論『內病外治』、『冬病夏治』以及『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在夏季三伏進行藥物穴位貼敷預防、治療慢性支氣管哮喘獲得較滿意效果現探討其可能的治療機轉如下:
1.穴位貼敷作用機理
提高免疫功能: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理主要是由於細胞中CGMP 的含量上升加速了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刺激支氣管粘膜下迷走神經感受器使支氣管收縮引起咳喘的發作。相反細胞中CAMP 能穩定支氣管平滑肌膜電位阻止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使支氣管擴張從而防止支氣管哮喘病的發生。哮喘病人常伴有干擾素產生或釋放能力降低經穴位貼敷後觀察隨著疾病的改善體內干擾素水準隨之上升由此可見穴位貼敷治哮喘是通過體內干擾素的提高取得療效的
。改善肺功能:有人在穴位貼敷治療前後對肺通氣功能各項指標進行測定結果治療後各項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證實了藥物穴位貼敷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調節自律神經功能:藥物貼敷穴位可通過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經環核苷酸的第二信使作用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的痙攣從而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2.貼敷藥物作用機轉
哮喘治療的重點在調理肺、脾、腎功能。貼敷藥白芥子可刺激局部皮膚使之充血以加強穴位作用和藥物的吸收。甘遂、延胡索、細辛可溫經通絡。實驗觀察細辛對豚鼠氣管有鬆弛作用且具鎮咳、平喘的作用其有效成分為去甲烏藥堿具有腎上腺素能β受體興奮劑樣作用。可增加支氣管β腎上腺素能受體的反應性。

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消化性潰瘍中醫常見證型及辯證治療法則

消化性潰瘍中醫常見證型及辯證治療法則
          吳龍源  醫師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是臨床的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疾病,發病率高,復發率也甚高(1)。近年來,現代醫學在病因病機研究中有新的發展,研製出現了具有較高療效的西藥,但其副作用大,復發率高,而且對部分難治性潰瘍的療效仍不理想(2)。為了探討中醫在治療消化性潰瘍中的效果,本文對其中醫常見證型及治療進展作一綜述。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中醫常見證型及辯證治療:
1.脾胃虛弱型
臨床證狀見:胃脘隱痛,痛有定處,饑餓時疼痛,進食則痛緩解,兼有痞滿堵塞,嘔吞酸水,胃口差消化慢,神疲乏力,面黃肌瘦,大便稀溏或虛秘不暢,舌淡有齒痕,脈細弱無力。治療宜用健脾養胃,調理升降之法。本證型多見於潰瘍病的慢性退行期和癒合期。由於脾胃升降的失調,胃張力較高,瀦留液多,胃絡失養,潰瘍面上皮細胞組織生長緩慢,甚至出現潰瘍周邊組織的萎縮病變,致潰瘍遷延不愈。辨證治療要掌握脾胃虛弱導致升降失調、胃絡失養這一主要病機,以健脾養胃,使其升降有序,胃絡得榮,胃納強脾運化有常,而促進潰瘍癒合(3)。方中用黃芪、黨參、白朮益氣健脾;白芷、白及生肌養絡;白芍藥、炙甘草、桂枝溫中緩急止痛;陳皮、半夏醒脾開胃化濁;焦麥芽、焦神曲助胃納消化之功。在治療中針對固定隱痛不止者多為中陽虛寒、血虛不榮而致,配以木香、丹參、當歸可緩解,不可誤認為『久病入絡』而使用活血化瘀之品,更傷其中。
2.肝胃不和型
臨床證狀見:胃脘脹痛,食後加重或牽引兩肋,掣及背部,泛酸水胃納差,心情不舒暢,喜歡喘大氣,常因為心情不暢因素而變化,舌淡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沉弦。治療宜用疏肝理氣,降逆和胃之法(4)
本證型多見於潰瘍病的早期和急性活動期。由於肝木失其條達,肝用偏頗,胃土受侮是疾病的必然病機,而造成肝用偏頗的原因為鬱怒傷肝,疏泄失職,或因肝體不足,肝失柔和之性,疏泄失調,針對這一病因病機故擬以疏肝和胃湯,使肝氣得以疏泄,胃氣得以和降。方中枳殼、香附、陳皮、川楝子等疏肝理氣和胃;白芍藥、當歸等以柔肝體,養肝血,緩急止痛;浙貝母與延胡索配合以增強止痛之效且收斂潰瘍,促進潰瘍癒合。全方共達『治肝可以安胃』的宗旨。另外,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注意疏導患者的心情,培養其良好的心性,對疾病的治療及預防復發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3.濕熱中阻型
臨床證狀見:胃脘痞滿,胃脘中灼痛(指近心窩處),噁心反胃酸,厭食油腥,口臭粘膩,渴不欲飲,大便溏泄或秘而不爽,腹脹肛灼,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治療宜用化濕清熱,散鬱理氣之法則(5)。本證型多見於潰瘍病的急性活動期。由於濕熱中阻,濕與熱邪搏結,困遏中焦(指脾胃),阻滯氣機,故以胃脘部痞滿為主,伴有噁心,厭油腥,口臭粘膩,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為辨證要點。在治療上無
論偏濕、偏熱皆以化濕為主,佐以清熱理氣,此即所謂『治熱先治濕』,濕開熱退,氣機暢通。方中藥物以化濕清熱理氣與利小便合用,燥濕而不助熱,寒涼而不礙化濕,能達滯行濕開熱退之功。在治療上不可過用寒涼以傷脾陽,貽誤病機,慎用酸甘藥物,因甘能助濕滿中(6)
參考文獻
1.陳國忠,李桂賢,羅偉生等.95例消化性潰瘍中醫證型相關研究[J]
江蘇中醫藥,2007393):1820.
2.黃紹剛,周福生,黃穗平等.脾虛瘀熱病機在消化性潰瘍中的意義[J]
中醫雜誌,20064710):728730.
3.惲海峰,葛惠男.消化性潰瘍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J].江蘇中醫藥,
2007395):6566.
4.雷廷俊,史成龍,夏秀梅.消化性潰瘍的中醫常見證型及治療[J].河北
中醫,2007295):426.
5.郭金秀.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急症,
2010193):495496.
6.汶明琦,馬姬郎.中醫藥抗消化性潰瘍復發的臨證探討[J].遼寧中醫雜
志,2004318):658659.

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

脂肪肝患者的食療常用食物建議

     脂肪肝患者的食療常用食物建議         
           吳龍源 醫師
1.燕麥 
含有極豐富的亞油酸和豐富的皂甙素可降低血清膽固醇(Cholesterol)和甘油三脂(Triglyceride)
2.玉米 
含有豐富的鈣、硒等礦物質和卵磷脂、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3.紅薯 
所含較多的纖維素能吸收胃腸中多餘的水分潤滑消化道起到通便的作用並可將腸道中過多的脂肪、糖類、毒素等排出體外從而達到降脂作用。此外紅薯還能中和體內食用肉類和蛋類所產生過多的酸保持人體體液的酸堿平衡。
4.牛奶 
因含有較多的鈣質故能抑制人體內膽固醇 
5.大蒜 
富含硫化物可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阻止血栓的形成有助於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6.洋蔥 
所含的丙烯二硫化物和硫氨基酸不但具有殺菌的功能而且可降低人體內的血脂防止動脈硬化。此外洋蔥中還含有可啟動纖維蛋白活性成分的物質故能有效地防止血管內血栓的形成。
7.海帶 
含有豐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液及膽汁中的膽固醇;所含的食物纖維褐藻酸可以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並能促進膽固醇排出體外。
8.山楂 
所含的果酸等酸性物質可消積、化滯、行瘀從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此外胡蘿蔔、花生、向日葵籽、無花果等也可達到降脂的作用脂肪肝患者不妨經常食用。合成酶的活性可減少機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以上這些方法是不能取代醫師正規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