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老年癡呆的病因病機與治療法則
吳龍源 醫師
隨著醫學科學、醫療技術的發達,及人類生活條件的提昇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人口老化帶來種種家庭及社會的負擔越來越沉重,隨著人口的老化,老人癡呆症的人口將攀升,作者認為脾腎虧虛,痰淤內阻是老年癡呆症的基本病機,當用健脾補腎,活血化痰法治療,淺談如下。
一、基本病機
《素問‧脈要精微論》云:「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備矣」。汪昂在《本草備要》中亦云:「人之記憶,皆在腦中。」明代李時珍又明確指出「腦為元神之府」。可知腦藏元神而主精神、神志。而癡呆主要表現為人的神志、記憶方面的改變,可知其病變部位主要在腦。從現代解剖學看,癡呆主要是由於大腦皮質或白質的器質性或代謝性病變造成的進行性智慧衰退,亦支持老年癡呆病的病變部位在腦。腦的功能與脾腎有密切的關係,腦為髓之海,腎主骨生髓。腎主藏精,為先天之本;脾主化生氣血,為後天之本。腎主藏精的功能需要經過脾胃運化生氣血的不斷滋養,方能不斷充盛。腎精充足,主骨生髓的功能旺盛,則腦髓不致虧虛,腦的功能才能旺盛。反之,脾腎功能低下,則腦髓亦化生不足,腦失所養,機能低下,則會出現精神萎靡,神志呆滯等症狀。此正符合《靈樞‧ 海論》:「 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 懈怠安臥」論述。
《內經》云:「人年四十,陰氣自半。」指出老年人臟腑功能低下。由於腎精虧虛,主精生髓功能失職,導致髓海不足。同時,脾主運化水濕,脾虛運化水濕功能失職,水液內停,聚而成痰。腎主水功能失職,亦會聚濕成痰,痰阻脈道,影響血液的循行,血液運行遲緩淤滯。痰淤閉阻腦脈,使腦失於氣血的濡潤,加重腦髓的虧乏。腦髓不足,腦功能低下,振奮精神失職,則會出現精神不振,神志呆滯,體乏無力等症狀;同時,腦功能低下,則主記憶失職,會出現健忘、遺忘,或記憶缺失等症狀。
總之,由於脾腎虧虛,痰淤閉阻,致使髓海不足腦功能低下,成為癡呆的基本病機,其中以脾腎虧虛為本,痰濁淤血閉阻為標,證屬本虛標實。
二、基本治法
老年癡呆證即屬脾腎虧虛為本,痰淤內阻為標。依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出的「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及「間者並行,甚者獨行」的原則,擬健脾補腎,化痰活血為治療本病的基本大法。其中健脾使化生氣血的功能複常。後天氣血旺盛,滋養先天濡潤腦髓;補腎使腎精充沛,腎精生髓,髓海充足,則腦功能恢復正常。同時,脾腎功能健旺,水液運行正常,則痰無由生,脈道通暢,血液運行流暢而無淤滯,痰消淤化,氣血運行通暢,則腦髓得其濡潤,腦功能進一步恢復。
在臨證選藥過程中,應注意選用「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助邪」的藥物,為使正複邪退,機能恢復。健脾多選用黃芪、人參、山藥、黨參等,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該類藥物有明顯降低過氧化脂質,抗自由基,增強代謝功能,改善內分泌代謝,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血液的流變狀態,從而保護腦細胞,改善腦細胞的功能,延長腦細胞的壽命,可改善癡呆狀態。補腎以滋陰填精為主,多選用血肉有情之品,並適當應用溫補腎陽的藥物,取「 陰陽互根,陰中求陽之意」,可選用龜板、鱉甲、熟地、枸杞子、黃精、淫羊藿、肉蓯蓉等藥物。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補腎藥物可明顯降低脂質過氧化物含量,抗自由基,改善腦功能,能有效預防及治療因腎虛引起的腦動脈硬化,改善腦供血,從而糾正癡呆狀態。活血化痰多選用清化之品,而少用辛散藥物,以防辛散傷津耗氣,加重病情。活血多選用水蛭、赤芍、雞
血藤、三七粉、大黃等,化痰可選用苡仁、黃連、菖蒲、郁金、膽南星等。現代藥理亦證實,化痰活血藥物可明顯改善血液的濃、粘、凝、聚狀態,預防和排除血栓,降低血膽固醇,改善腦血液迴圈,增加腦組織的供血供氧量,延緩腦動脈硬化進程,從而糾正癡呆狀態。在以上治療的同時,可適當佐以行氣之品,如陳皮、枳殼等,一則防止諸補益藥物滋膩礙胃;二則行氣有利於痰消瘀散。另適當用防風等祛風之品,以引藥上行,蓋「巔頂之上,唯風可到」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