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小兒厭食的保健

小兒厭食的保健
吳龍源  醫師
小兒厭食是指較長期的食欲減退或完全無食欲。多見於25歲的兒童。厭食症表現為食欲減退,甚至拒食;吃東西後,食物停滯在胃腸道不能消化,而出現腹脹飽滿、腹痛,嘔吐飲食,大便腥臭,或稀或乾。長期厭食可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或極度衰弱,形體乾枯消瘦,頭髮稀疏,精神疲憊,腹部脹大,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飲食異常(吃土、煤渣等),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這些症狀不止反映消化道有功能或器質性疾病,而且常出現在其他系統的疾病中,如肝炎、肺結核、慢性腹瀉、長期便秘,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及緣於服用某些會引起嘔吐的藥物,尤其多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障礙等。
厭食的誘因
中醫對於厭食症的病因的認識,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主要病因有以下幾方面:
1.餵養不當或過食甜食零食,因為家長對於子女過於溺愛,長期過度地以牛奶、雞蛋、巧克力或肉食為主食餵養孩子,以至乳食內停,損傷脾胃,食欲減退。
2.飲食不節或過度饑飽造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家長喜歡孩子多吃,而高蛋白、高糖的濃縮飲料和食品(如橘汁、雪糕、糖果)常使孩子食欲低下,而飯前吃糖果零食,以及吃飯不定時,生活不規律,都會造成胃腸功能減弱而成積滯。
3.受驚嚇或精神刺激
常見於小兒情緒變化時,經常性煩躁不寧,情緒或睡眠不安,多夢驚叫,皆可導致食欲減退。
另外,氣候過暖,濕度過高都可影響神經調節及消化功能,也是造成厭食的原因。
調養方法
小兒厭食的調養是極其重要的。首先對于造成小兒厭食的原因要有明確的認識,如因乳食積滯所造成,則應在飲食調理中,先糾正其偏食習慣,平時少吃零食,避免吃甜食零食、生冷及難以消化之物,平時在正常飲食中應給孩子吃足夠的糧食和蔬菜、魚、肉、蛋的混合食物,適當搭配一些粗糧。
總之孩子的膳食在適應消化功能的前提下,注意吃足、吃雜、吃全,以補充營養,按頓吃飯,不吃零食,糾正餵養缺點。培養孩子愛吃各種食物,不挑食的習慣。對孩子愛吃的食物,也不要讓他吃的過多。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避免小兒厭食的主要方法。
其次,當小兒患各種傳染病、感冒及吐瀉、發燒等疾病時更注意不能過早、過多進食,尤其是脂肪、蛋白、糖類食物,需在疾病恢復中,逐漸增加,才能保證胃腸功能的逐漸恢復。這也是避免造成厭食的重要方面之一。
最後,要安排小兒順應正常生活規律。使之不過累,不過度興奮,避免各種精神刺激(如父母吵嘴、打架、辱駡孩子等,造成各種驚嚇),使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神智精神都得以正常發展。還要注意亦有一部分學齡兒童,往往對事物尚不能全面分析,某些偏激的理論(如:女孩子發胖不美)也會造成兒童「神經性厭食症」,此時就會給治療增加困難。家長如能在生活上對兒童進行正確教育與調養,可以避免或減少厭食症的發生。若已發現孩子患了厭食症,則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排除胃腸道疾病及全身疾病對消化道的影響。家長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瞭解如何護養患病兒童,並經由適當治療恢復其消化功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