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簡談消化性潰瘍的引發因素

                  簡談消化性潰瘍的引發因素
                      吳龍源  醫師
 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可能各有不同,然而其臨床表現大體相似。通常認為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是因胃黏膜的損害因素與防禦因素之間失衡。
損害因素是指:1.胃酸、胃蛋白酶; 2.幽門螺桿菌( H p) 感染; 3.藥物因素:如阿司匹林/ 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NSAID) ; 4.乙醇; 5.膽鹽。
胃黏膜防禦因素是指: 1.胃黏膜黏液屏障; 2.碳酸氫鹽; 3.細胞再生;4.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長因數; 5.黏膜血流等。
當對胃黏膜的損害因素大於防禦因素時,潰瘍病就可能形成,另外還有精神因素、遺傳因素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參與,構成了潰瘍病發生的複雜致病機制。
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在發病機制上有不同之處,前者主要是防禦因素或修復因素的削弱,後者則是損害因素的增強,也可能兩者兼有之。
近二十多年來,潰瘍病發病機制逐漸趨向明朗,以下理念已達成共識: 1.消化性潰瘍是多種病因所致的異質性疾病群; 2.抗酸藥和抑制酸藥對消化性潰瘍的有效治療作用證實了胃酸在潰瘍病發生中的重要作用; 3.根除H p 可顯著降低潰瘍復發率這一事實,證明H p 在潰瘍病的發生,特別在潰瘍復發中起重要作用。
消化性潰瘍發病機制的現代理念包括三方面: 1.沒有胃酸就沒有潰瘍; 2.沒有H p 就沒有潰瘍復發; 3.黏膜屏障健康就不會形成潰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