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失眠證候之中醫臨床診治

失眠證候之中醫臨床診治
吳龍源 醫師
摘要
失眠在傳統中醫學典籍中稱之為「不寢」、「不得臥」、「不得眠」,表現為入睡困難,時常覺醒,及晨醒過早,常伴有睡眠不深及多夢,屬於現代醫學中的「神經衰弱」,嚴重者屬於「神經官能症」範疇。失眠既是一種症狀,亦可作為疾病單獨出現,與多種病因有關,一般常見於腦力勞動者或突然受到刺激者。筆者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運用中醫理論,將本病分為心脾兩虛、痰熱內擾、陰虛火旺三個類型進行辨證治療。
前言
失眠在傳統中醫學典籍中稱之為「不寐」、「不得臥」、「不得眠」,表現為入睡困難,時常覺醒,及晨醒過早,常伴有睡眠不深及多夢,屬於現代醫學中的「神經衰弱」,嚴重者屬於「神經官能症」範疇。失眠既是一種症狀,亦可作為疾病單獨出現,與多種病因有關,一般常見於腦力勞動者或突然受到刺激者。
隨著現代社會競爭的激烈,人們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高,失眠的發病率呈日益上升的趨勢,嚴重困擾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正常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勞,恢復人體的精力,使人們的 精、氣、神充沛。這一切都有賴於心神平和,營衛通達,氣血調和,陰陽平衡。
一、中西醫對失眠的認識
中醫認為心主神志,正常的睡眠必須要心神平 和。失眠是由於精神過度緊張、激動、壓抑或思慮過度致使肝氣鬱結、肝郁化火或暗傷心脾;也有長期飲食不節,使脾胃受損、宿食停滯致使痰熱內生,擾亂 心神而無法入眠,故有「胃不和而臥不安」之說。另外久病使氣血虛弱或老年人精虧血少不能濡養心神,也也會引起失眠。還有的素體陰虛,加之勞倦過 度,傷及陰液,使陽盛陰衰導致失眠。雖然失眠原因 諸多,但究其本源是各種原因導致心神不安、心神失養而致。其病位在心,與心肝脾腎的陰陽失調、陰盛陽衰、氣血失調有關。
西醫認為睡眠的機制于神經與體液有關。失眠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大腦興奮性提高,抑制失去平衡的結果,同時與內分泌失調有關。病因可歸 納為環境性、身體疾病性和精神性三大類。往往精神性失眠以失眠為主要症狀,長期而持續的、緊張而 過度疲勞的工作能產生神經衰弱而有失眠的症狀。身體疾病性失眠多由疼痛、不舒服和大腦刺激而致,如神經痛、牙痛、外傷等劇痛而不能入睡,或已睡被痛醒。環境性失眠原因如溫度不適合、光線太亮、噪聲太大等造成失眠。同時由於長期失眠會引起身體疲倦、頭暈等症狀,因此失眠不僅是睡眠紊亂過程,同時還是一個心理紊亂的過程,還會帶來生理紊亂的結果。另外個體差異已被認為是失眠發生的決定性因素
,同時也 是影響身體及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二、臨床的各種失眠證
失眠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以致于不能消除疲勞和恢復體力與精力,最常見的是入睡困難,其次是多夢、易醒、醒後不能再入睡或感到睡 眠很淺甚至整夜未眠。中醫根據其發生的病因病機將其分為肝郁化火、心火熾盛、痰熱內生、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膽氣虛等六型。
心火熾盛型:表現為心煩不眠躁擾不甯伴口幹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瘡,舌尖紅,苔薄黃,脈數有力或細數。
 肝郁化火型:表現為急躁易怒,不眠、多夢甚則徹夜難眠伴目赤,耳鳴,口幹而苦,舌紅,苔黃,脈弦數。
痰熱內擾型:表現為胸悶脘痞,心煩不眠伴泛嘔 噯氣,頭重目眩,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陰虛火旺型:表現為心煩不眠伴五心煩熱,耳 鳴,健忘,舌紅,少苔,脈細而數。
心脾兩虛型:表現為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神思恍惚伴四肢倦怠,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心膽氣虛型: 表現為心煩不眠,多夢、易醒,膽 去,心悸,觸事易驚,舌淡,脈弦細。西醫將失眠分為長期性與短期性失眠,長期性可見於神經衰弱者,有的老年人、絕經期婦女等;短期性失眠可見於運動員、考試前的部分考生等,這兩類都是以入睡難、易醒、多夢為主要表現。
三、對各種失眠證中西醫的治療及預防保健
治療
    西醫治療失眠主要是用鎮靜催眠作用的藥物,對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抑制以達到鎮靜催眠作用,如Benzodiazepine類、巴比妥類等藥物,其方便、快捷、療效確切,深得患者的歡迎,但其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大,長期服用可出現頭昏、嗜睡、乏力、肢體困倦等不良反應,還會出現藥物依賴性,嚴重者可能出現反彈現象,故西醫治療失眠效果不佳。
中醫運用整體觀念的理論,從失眠產生的病因、 病機出發,運用辨證論治的原則,用中藥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是各證型的參考治療藥物:
心火熾盛型:自擬用黃連安神湯,黃連、黃芩、生地、何歡皮、夜交藤、當歸、甘草。黃連苦寒清心瀉火,當歸養血,生地滋陰,何歡皮、夜交藤共奏清心瀉火、甯心安神之功。若心煩甚者加山梔、竹葉以清心除煩;口幹甚者加石膏、知母以清熱生津;難以入睡者加玄參、龍骨、牡蠣以鎮驚安神等。
肝郁化火型:用龍膽瀉肝湯,藥物為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當歸、生地、柴胡、甘草,其中黃芩、梔子、龍膽草清瀉肝火,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生地滋陰柔肝,加茯神、遠志、龍骨、牡蠣以鎮心安神,共同起清瀉肝火、鎮心安神的功效。
痰熱內擾型:用溫膽湯加減,藥物為半夏、陳皮、竹茹、枳實、茯苓、甘草,方用半夏、陳皮化痰降逆、健脾和胃,黃連、梔子清化痰熱、和中安神。若痰多者加地龍、膽南星等,難以入睡者加龍骨、牡蠣等。
陰虛火旺型:方用六味地黃丸合黃連阿膠湯,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黃連直折心火,白芍、雞子黃滋陰養血,共奏滋陰降火之功。若陰虛甚者加五味子、 麥冬等以滋陰安神,失眠甚者加龍骨、牡蠣等。
心脾兩虛型:方用歸脾湯,藥物為黨參、白朮、黃芪、當歸、茯神、何歡皮、夜交藤、遠志、酸棗、木香、龍眼肉、黃芪、白朮,黨參益氣健脾,當歸補血,遠志、茯神健脾安神,木香行氣健脾,共奏補益心脾、養心安神之功。
心膽氣虛型:方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藥物為黨參、遠志、茯神、茯苓、龍齒、石菖蒲、知母、川芎,前方重于鎮驚安神,後方偏于養血除煩,合用益心膽之氣,清心膽之虛熱而定驚安神甯心。
預防與保健
中醫講究「未病先防」,可見預防的重要性。對于失眠預防同樣重要,由於情志因素是導致失眠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現代社會,人們必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地對待問題,性格要開朗,要有平和的心態,避免情緒有太大的波動。另外,飲食要有規律,積極地鍛煉身體,這些對於預防失眠的發生都很重要。同時失眠的調攝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協助藥物的治療,使藥物的治療達到最佳的療效。首先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不可急躁,避免過喜、過憂、過慮等,使心緒進入平和的意境,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其次睡眠的環境也相當重要,臥室溫度要適中,一般在20 左右較好,還應保持一定的濕度,空氣要流通、新鮮,光線要柔和,床鋪要平坦、硬度要適中,周邊環境要安靜,不喧嘻,不吵鬧,這種環境可以消除煩躁、焦慮、恐懼,使身心處於放鬆的狀態,有利於良好的睡眠;另外積極的鍛煉身體,保持生活的規律等。
臨床醫案
一、心脾兩虛
案例1:患者,男,18歲,944XX日初診。自述二年來睡眠品質差,時有眩暈,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近三周更甚,幾乎徹夜不眠,晨起頭昏,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體倦乏力,納食不佳,大便稀溏。查見:精神疲憊,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辨證: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治以補脾益氣、養血安神。方藥:黨參、黃芪各八錢,炒酸棗仁、茯神各五錢,當歸、白朮各三錢,桂圓肉、遠志各四錢,木香、炙甘草各二錢,大棗5枚。每日一劑,水煎分二次服。
9442x日二診:服上方五劑,體倦乏力減輕,納食亦增,睡眠有所改善,每晚已能睡四~五小時,但仍有多夢,餘症同前,舌淡紅,苔薄白,脈仍細弱。守上方去木香,加生龍骨、牡蠣各八錢。
9442x日三診:服上方六劑,睡眠轉佳,夢亦減少,頭暈減輕,仍記憶力差,諸症基本痊癒。囑繼服二診方10劑以鞏固療效。
按:本案患者系學生,因學習負擔較重,思慮太過,勞傷心脾,耗傷氣血,致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故用歸脾湯加減治療,方取黨參、黃芪、白術補益脾氣。資氣血生化之源;輔以當歸、遠志、桂圓肉、酸棗仁、茯神補心血而寧心安神;佐木香理氣醒脾開胃氣。全方共奏補脾益氣,養心安神之效,使患者疾病得愈。
二、痰熱內擾
案例2:患者,男,39歲,9591X日初診。自述近三年來睡眠差,每晚服安眠鎮靜劑才能入睡二~三小時,曾多方求治無效。現伴見心煩急躁,胸脘滿悶,口苦口乾,口氣臭穢,納食欠佳,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辨證:痰熱內擾,心神不寧。治法:清熱化痰、寧心安神。方用黃連溫膽湯加味:黃連二錢。姜半夏、茯苓、竹茹各四錢,枳實、陳皮、梔子各三錢,生薑3片,大棗5枚,甘草一錢,膽南星三錢。每日一劑,水煎分二次服。
9591X日二診:服上方三劑,睡眠略好轉,納食改善,仍心煩急躁,胸脘滿悶,大便乾結,每晚入眠三~四小時,多夢,安眠鎮靜劑已停用。檢查:舌紅,苔薄黃,脈滑略數,乃痰熱未清,餘證仍存。守上方去膽南星,加夜交藤七錢、神曲五錢,繼服五劑。
9592X日三診:自述睡眠明顯好轉,每日能安然入睡六~七小時,晨起神清,納食亦佳,胸悶、口苦已除,全身氣力有加,舌淡紅,苔薄白、中心略見黃苔,脈象緩和、微有滑象,患者已近痊癒,囑守二診方六劑,每隔一日服一劑以鞏固療效。後電話回訪,頑症已除。
按:本案患者證屬痰火內擾,治療從痰濕論治入手,方用黃連溫膽湯清熱化痰、寧心安神。方中黃連清心腎為主,清熱除煩以寧心;半夏燥濕祛痰又能和胃: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為輔;佐以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加膽南星以助其清熱化痰之力;使以生薑、大棗、甘草益脾和胃而協調。諸藥。二診時痰熱漸去,睡眠改善,納呆未除,故減去寒涼之膽南星,加神曲以和胃消食、夜交藤養心安神。三診用藥後已能安睡,納食亦佳,囑守方用藥隔日一劑,服藥六劑以收全功。
三、陰虛火旺
案例3:患者,女,44歲,9571X日來診。患者三個月前因瑣事與他人爭吵後出現不寐,睡中多夢,或徹夜難眠,伴見心煩不寧,每晚更甚,頭暈痛,面紅潮熱,口乾少津,曾服用中西藥物未能取效(藥物不詳)。診見:顴紅目赤,舌紅,苔黃乏津,脈弦細數。證屬肝鬱化火,陰虛火旺。治宜疏肝泄熱、養陰安神。方用丹梔逍遙散合天王補心丹加味:牡丹皮五錢,梔子三錢,當歸三錢,柴胡五錢,白芍四錢,柏子仁、酸棗仁各八錢,天冬、麥冬各四錢,生龍骨八錢。每日一劑,水煎分二次服。
9572X日二診:患者服藥五劑後諸症好轉,晚上已能入眠,心煩汗出減少,微覺咽乾舌燥,舌紅,苔薄略乏津,守上方,加夜交藤八錢,繼服五劑而痊癒。
按:本例患者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鬱而化火傷陰,致陰虛火旺,虛火擾亂心神,而見失眠多夢;肝火內擾,則心煩急躁易怒;火邪上炎,則頭暈痛、面紅;入夜陰虛甚,則心愈煩而難入眠或多夢。處以丹梔逍遙散疏肝泄熱、天王補心丹滋陰安神。方中柴胡、牡丹皮、梔子疏肝瀉火;白芍養陰柔肝制肝氣太過,天冬、麥冬養陰清心除煩,使心神不為虛火所擾:當歸補血而又行血;柏子仁、酸棗仁甘潤,養心安神:生龍骨鎮心安神。全方共奏疏肝泄熱、養陰安神之功,標本兼治,故收效甚捷。

 參考文獻:
1. 楊佩璿:老年人養生保健的科學理論研究[J]。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 11 98.
2. 彭偉:中醫藥治療失眠的研究近況[J] . 吉林中醫藥,2003 11 351.
3. 張小欽:中醫藥治療頑固性失眠62 例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誌,2004 8 1247.
4. 朱姝,高榮林,隋殿軍:老年患者失眠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2 18(1) 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